• 9527 招投标国际规范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1.23GB国际招标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它是国际贸易中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买方和卖方。本课程阐述国际招标投标规则,重点分析招标投标的适用法律和程序,结合案例分析国际招标投标的不同常用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际招标投标规则,并真正应用他们所学来弥补他们的经验。缺点。讲师简介:孙毅拥有专业背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培训专家社会资格:经济学家企业全球化战略高级顾问天津市外国专家局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国家CIMS特约讲师北京市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评委美国《世界日报》世界论坛专栏作家中国环球时报国际论坛专栏作家中国川航杂志观察焦点专栏作家专业领域:跨境经营、海外并购、“一带一路”、离岸金融、国际招标、海外上市、供给侧管理、大数据模型、国际品牌、绿地投资、国际谈判、海外研发、尽职调查、国际化贸易、FCPA、FIDIC、EPC。服务代表:中核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农业银行、天津港保税区、山东德州政府、川航集团、三千制造中国企业集群、三星集团、延边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盈盛网,中国离岸与境外投资,加拿大卡尔加里经济发展署,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商业中心,德意志交易所,澳大利亚政府能源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政府,美国21世纪地产集团,JuliuBaer,​​巴哈马政府部金融。课程大纲:1、国内招标适用法律1、国内招标的适用范围2.国内招标投标法3.政府采购法4.7号令5.合同法(1)适用性(2)特殊性2.国际招标的适用法律1、国际招标的适用范围2.国内外招标不同3.示范贸易法4.政府采购协议5.采购指南3.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2、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1)公约缔约方(2)缔约方(3)缔约国法律3、协议排除原则4.投标被拒绝4、国际招标的常用方法1.竞标2.无限竞标3.有限竞标4.非竞争性谈判和投标5.竞争性两阶段投标5、国际招标程序1.发出招标公告2.资格预审3.标书的准备4.确认保证5、招标文件的送达6、开标7、评标8.投标9.中国标签公约...

    2022-10-28 国际招标 国内招标区别 中国招标国际

  • 9527 企业运作效率 如何撰写清晰规范的岗位说明书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335MB企业运营效率如何写出清晰规范的岗位说明书企业管理者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新员工与岗位不匹配,无法进入岗位,培训效果不佳。事实上,这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位描述和规范造成的。只有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岗位的工作关系,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本课程将分享撰写职位描述的规范和步骤,帮助您提升职责,优化职位设置,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教学大纲:1、撰写职位描述的重要性1、员工经常遇到的困惑2、管理者经常遇到的困惑(1)员工与岗位不符(2)员工无法进入角色(3)训练效果差(4)问题是互相指责3、后分析路径4、写职位描述的目的(1)后期工作的坐标和指引(2)细化部门职责的依据2、职位描述的写作标准1、职位描述的分析与构成2、职位基本信息3、定位目的(1)描述就业目的的规范性词语(2)关于定位目的的常见问题解答a.信息不完整.缺乏概括c.逻辑不清楚4、工作职责(1)工作职责的含义(2)关于工作职责的常见问题解答a.概念不清楚.缺乏概括c.缺乏内容d.逻辑不清楚e.措辞不当5、岗位工作关系6、工作特点7、任职资格3、写职位描述的步骤1、参与者和任务2、责任匹配3、职位分析4、发布确认5、后期优化6、编写/修改职位描述7、提交审核4、职位描述写作案例1、职能部门举例2、生产运营部门示例3、互联网公司改造应用...

    2022-10-28 工作职责 常见问题解答及答案 岗位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 《骨科远程医疗规范 省市县域乡镇三级医疗机构实践》孙鸿涛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骨科远程医疗规范省市县域乡镇三级医疗机构实践》【作者】孙鸿涛编【页数】154【出版社】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359-7619-2【分类】骨科-远程医学-医疗卫生服务-技术规范【参考文献】孙鸿涛编.骨科远程医疗规范省市县域乡镇三级医疗机构实践.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骨科远程医疗规范省市县域乡镇三级医疗机构实践》内容提要:本书初步总结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和阳山县网络医院建设及孙鸿涛主任医师团队在远程医疗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是国内第一部详细介绍骨科远程医疗临床实践的专业书籍,对于以互联网医院为纽带联通省县镇村,实现精准帮扶工作进行了有意义的前期探索。全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远程医疗的概念和骨科远程会诊的发展;各论部分图文并茂地阐述了人体各个部位疾病的检诊和治疗、康复原则,以及县域骨科远程医疗模式的建立及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远程协助系统的建设。《骨科远程医疗规范省市县域乡镇三级医疗机构实践》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总论骨科省远第一章概况市程曼医盖疗级规第一节远程医疗的现实意义范科远程医疗实践在远程医疗的发展早期,减少患者出行次数是主要动机之一。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中心城市辐射周围多个呈卫星群状分布的农村地区,不少的农村患者在交通方面可能花1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相对优质的医疗服务。面对面的医疗花费患者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看病难度。同时,在现实医疗服务中,不少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因个人原因或者社会原因,被误导至不对口的医疗机构或者不合适的医务人员处进行诊治,最后的结果是人财两空。因此实践表明,现实面对面的医疗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的需要,远程医疗服务可以通过互动视频会议、远程诊疗等,让偏远地区的患者和远在其他地区的富有专业能力的执业医生连线进行咨询交流,这非常有助于节省社会资源和减少患者医疗方面开支。(一)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运行效率权衡医生和患者的时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方面,现存的医疗卫生体系基本上是当地医务人员基于医患关系建立起来的,优质的医生疲于应对大量的医疗事务,这不利于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导致优质的医疗资源无法下沉;另外,患者对时间也同样的重视,因为出行看病会占用他们的时间。因此,远程医疗在时间效率方面较面对面医疗是有绝对的优势的。医生可以在与患者见面之前通过视频会议或者手机电话联络,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开具所需要的检查、检验项目,再根据检查、检验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面对面的诊治。举个例子,一位骨折患者于当地中心城市的三甲医院行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回家后根据主治医生意见定期于当地医院复查患处X线片,患者可与主治医生通过手机确定是否需要返回手术医院就诊及就诊时间。通过有效的远程医患沟通,患者和医生的需求同时都可以满足,这个例子应该也是目前现实医患远程交流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明白远程医疗不一定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远程医疗也并不一定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这也说明了远程医疗在节省医疗成本、提高医002疗服务效率方面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第现实的医疗服务体系本身是碎片化且缺乏协调性的,不能同时惠及医生和患部者,因而难以维系可持续性。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覆盖了全球20%的人口,这其中凝结了我国卫生工作者们不少精力与心血,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个别的情况毫下,某个患者可能找到全国最好的医疗服务,但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看,大部分患者就诊的大部分时候,难以找到最好的医疗服务。为改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我们的卫生决策部门正在努力打造一个更实惠、更顺畅的创新服务系统。远程医疗可以以患者及其家庭为中心,提供高品质的、可协调的连续性医疗服务,同时又能兼顾满足医生和患者的不同需求。卫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认证和示范传播等激励措施促进医疗服务产出效果,以关注服务质量而非数量的做法,来降低人均医疗保险的费用。(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可以更加有效治未病,推动和促进人口健康发展当前的医疗体制主要关注于急性疾病的治疗和慢性病的诊断,反而忽视了如何缓解疾病的恶化。现在已经有许多设备能够完成远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依从性及检测运动机能。另外,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应用程序(APP)已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随着这些设备和软件的普及应用,以及这些设备使用者趋于老年化,他们的自我健康管理数据会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信息,通过远程疾病的监控,患者的疾病信息能够持续不断传送到医生那里,医生能在一种或更多样的环境下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连续性的监测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因此,远程医疗服务在预防疾病发生发展上有显著的优越性,通过医生的分流引导,患者可以得到及时就医就诊,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诸多研究已经充分表明,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进行及时的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急诊和住院费用,同时改善了他们的健康状况。(三)担忧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限制远程医疗发展的因素首先是担心对医疗事故承担责任,许多基层社区健康中心和偏远地区的小医院,都不倾向于让远程医疗服务人员给患者看病,这是因为目前的卫生法规还是鼓励医疗机构服务于该机构所在地的患者,而不是医务人员不在本地的医疗护理服务。这就导致医疗机构担心会为参与远程医疗服务的患者承担责任,日后的医疗法规应更明确地规定参与远程医疗的医务人员的资质证明和操作规范,并建立与晋升有关的奖惩机制从而引导优质的医疗资源参与到远程医疗服务当中来。其次,专业人员对远程医疗的过度担心导致远程医疗服务无法全面展开,这部分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因为远程医疗服务的拓展是以满足003骨医务人员、患者、政府决策部门的多方面需求为目的的。对于远程医疗服务人员科来说,是否可以获得相当于面对面看病获得的劳动收入是他们关心的重点,业界省远普遍寄希望于在控制个人医疗成本和远程医疗交流成本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提高远市程程医疗医务工作者的获益度。最后,患者担心被欺诈或者信息被滥用致使远程医曼医疗覆盖的人口基数相应减少,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宣传使得远程医疗的概盖疗念深人人心,需要对机密、隐私、获取和责任设置立法管理机制,远程医疗服务级规体系才能扩大服务人群范围。医疗机构范(四)小结科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能提高医疗的治疗和安全服务水平,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医疗资源的差异,优化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地区的患者与外界的沟通渠道,缩小医护人员之间的知识和技能差距,从而改善当前医疗服务模式。另外,反知识垄断提高了职业满意度,支持了家庭医疗健康管理,高效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避免了过度的检查与出行等,这些务实的做法可以使远程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节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及在骨科中的应用(一)远程医疗的定义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0明确远程医疗定义为:所有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交换有效信息进行疾病和损伤的诊断治疗、预防研究和评估。远程医疗服务可以改进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的获得渠道,从而避免在患者所在地点发生所需医疗健康专家的短缺。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远程医学中的应用,远程医疗的具体定义可概括为: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医疗技术与设备,对医疗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进行远距离传送,实现医医之间、医患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医疗服务等医疗活动。远程医疗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以病理、影像、检验等检查诊断为主的远程医疗诊断系统,以咨询、病例讨论及治疗为主的远程会诊系统,以教学、培训为主的远程医疗教育系统,以家庭病床、体征监测为主的远程监护系统等。研究表明,远程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在远期上降低受邀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且不增加接诊医生的医疗成本。因此远程医疗以其易于普及、诊疗质量高等特点,在减少临床诊断差异、加强临床管理及提供远程医疗保健方面具有巨大潜力。004第(二)国外远程医疗的发展部具有现实意义的远程医疗始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在远程医疗技术发展上位于世界前列,其发展路径和管理体制也相对先进,其中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目前普遍认为,远程医疗在美国的发展始于宇航局开展的各种各样的太空计划。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为了解零重力对人体生命体征的影响,率先应用遥测技术。同时期,医院、医学院等也纷纷开展实验性的远程医疗计划。这些计划都由于各种原因而以失败而告终。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随着存储转发等关键问题的解决,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远程医疗的发展进入加速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起,美国远程医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便携设备的普及,使得低成本、更加便利的远程医疗成为可能,并扩展了远程医疗的服务模式。与此同时,美国通过制定实施标准、医保报销政策等支持远程医疗的发展。2000年,美国制定了远程医疗的标准,该标准分别于2004年、2011年得到修改;现阶段美国共有29个州有了远程医疗平价法案,共有48个州制定了远程医疗补助计划。在此期间,远程医疗呈现出三个发展趋向:实施目的从为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延伸到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减低医疗成本;服务项目从远程急救、会诊,增加到远程教育、监护、咨询等;开展地点从医院、医学中心等扩展到社区诊所和住所。在英国,每年至少有180万人能从社区警报和远程保健服务中受益。在老龄化不断加速的过程中,远程医疗的使用缓解了医疗资源的压力,养老院的床位总体减少了25%。近年来,受益于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医疗服务的供给不局限于医院,开始真正走到患者身边。英国远程医疗商业化项目也逐渐成熟,成为除美国之外全球最领先的远程医疗中心。从2011年开始,澳大利亚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远程医疗,制定并实施了“国家电子医疗战略”,通过“国家宽带网络建设”,医院之间传输和查看病情图片更加快捷高清,视频会诊更加方便。时至今日,澳大利亚大部分乡镇医院都安装有远程医疗系统,能够与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医院形成资讯互通,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国内远程医疗的发展我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较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远程医疗存在巨大发展必要性。005我国的远程医疗发展以集中进行基础建设为主且起步较晚。我国于20世纪80科年代开始了远程医疗实践。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远程医疗基础建设逐步省远完善,发展重心由科学研究转向实际应用。随着“金卫工程”“军惠医院信息系市程统”等一系列项目的开展,2012年5月《“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悬医划》开始提出推动远程医疗试点,2015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盖疗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便发布在宁夏、云南等5省开展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拟探索远程医疗体系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远程医疗在我国应用更加广泛,无范线远程心电监控技术服务平台、急诊远程监护室等远程医疗新技术不断涌现。与骨此同时,移动设备的普及也带动了远程医疗市场化运营的初步尝试。我国的远程医疗进入高速发展期,许多医院开始开展基于软视频的远程会诊、高清终端会远程医疗实践诊、3D手术远程示教和远程培训等工作,内容涉及临床会诊、影像会诊、教学培训、3D手术示教、多学科病例讨论与查房、学术会议等多种远程医疗活动,使我国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度过了局域性研究试用阶段,发展为跨区域性一体化协同应用。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远程医学网络。其一是以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为首的远程医学网络,其业务服务范围涵盖了包括远程会诊、远程紧急救治、居家养老远程服务、远程教育、疑难病例及多学科远程讨论、远程学术交流及远程医学健康管理等不同方面内容;其二是以上海市中山医院为代表的远程医学网络,其与上百个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系统;其三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网络医院,其在社区医疗中心、农村卫生室、大型连锁药店等处建立网络就诊点,在线医师完成诊治并开具处方后,患者可在社区中心或药店直接拿药,并且还开展了针对偏远山区、县镇村多级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式互补的远程医疗模式。这三种远程医学网络可以说代表了我国目前最为先进的远程医疗技术,其实践经验也为我国其他医疗机构开展各项远程医疗服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目前,远程医疗已经和多个学科建立了重要联系,有关远程医疗技术在各种疾病治疗上的研究也是非常丰富的。学者们对远程医疗系统在重型脑外伤院前急救、老年保健、儿童专科、慢性病的随访与诊治等做了相关研究。国家政策是支持远程医疗发展的基础。对于远程会诊工作,我国政策支持及对相关问题规定较为充分,如《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关于组织开展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远程会诊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虽然我国目前已出台多项规定鼓励远程医疗的发展,但相006···试读结束···...

    2022-10-28

  • 中小餐饮企业运营经理必学之经营数据分析-规范财务体系

    资源介绍:中小餐饮企业运营管理者必须学习的运营数据分析——规范财务系统,资源大小:371MB财务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对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制度。包括,金融基础设施、财务预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表制度。本课程教您如何完善整个金融体系,让您的运营管理更加透明和轻松!"课程点评:财务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对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包括,金融基础设施、财务预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表制度。本课程教您如何完善整个金融体系,让您的运营管理更加透明和轻松!数据分析是一项精细化的操作工作,必须建立系统的思维。不要盲目或粗鲁地分析。监管金融体系,而不仅仅是记录流量!找到正确的资本打开方式用数据分解,合理预防和解决餐厅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发现!通过财务规划,发现更多的点,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成本上适用学生中小型餐饮企业老板、门店运营经理教学大纲1、餐厅数据模型餐厅数据模型.m42、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收集数据.m43、数据分析方法1、比较分析.m42.统计分析.m43、相关分析方法.m44、时间序列分析与问答.m44、综合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1-如何分析问题.m42、案例分析2-如何提高单价.m43、案例分析3-Promotio.m45、数据分析问答数据分析问答.m4...

    2022-10-28 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预算怎么写 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预算的内容

  • 《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丛书 妇产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王丽芹,王丽娜,夏玲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丛书妇产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作者】王丽芹,王丽娜,夏玲编【丛书名】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丛书【页数】258【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214-2356-3【价格】39.00【分类】妇产科学-护理学-指南【参考文献】王丽芹,王丽娜,夏玲编.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丛书妇产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丛书妇产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指导妇产科临床护理的图书,详细介绍了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阐述了妇产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主要侧重于操作现场评估、护理技术的适应证、操作用物准备、操作过程与操作步骤、操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操作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和护理技术操作的评分标准等。内容全面实用,知识重点突出,操作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掌握和实践,可提高妇产科护士的专业能力,提升妇产科护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本书可供医院、妇产康复机构等相关护理人员参考使用。《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丛书妇产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内容试读第一篇绪论第一篇绪论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40多年来,此政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但是,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现阶段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下降,仅为1.5~1.6,已低于理想的总和生育率(1.8),我国人口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老龄化发展迅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二胎孩子政策”,即“全面二胎政策”。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策部署,原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关于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宣传引导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全面指导启动实施新生育政策,明确提出迅速开展妇幼资源调查、密切监测服务需求变化及加强妇幼卫生资源建设等要求。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近几年我国新生儿数量将出现增长,每增加一名新生儿,将随之增加相应的妇幼保健、产科门诊及住院服务。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主要研究和服务对象绝大多部分是女性,主要面对的是人的生殖繁衍,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内的一系列问题。医护人员既要掌握女性患者内生殖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也要掌握女性内生殖系统疾病引进或者导致的其他系统的疾病而不同程度的反应。区别于临床医学,妇产科专业人员面对患者所采取的技术操作和处理也有所不同。所以,现阶段,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患者需求的改变,妇产科技术朝着高度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妇产科专科分工越来越细。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生育、疾病和康复保健的认知和需求也不断地改变。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全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改善妇产科服务质量,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非医学指征2第一篇绪论剖宫产率,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优生优育,是目前医疗妇幼保健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新的生育政策下,一对夫妻可以生两胎孩子,部分“失独家庭”对生育的渴望增加,还将有一部分超龄(大于35岁)妇女再生育的问题。出生人口数量增加将导致妇幼卫生服务数量增加,特别是城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会面临新的挑战:高龄产妇增多会引起高危妊娠发生率增高。诚然,对于这些妇女和家庭的生育咨询、孕产期保健等一系列问题,护理人员要在充分尊重家庭和妇女对生育态度的前提下,注意其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应该给予细心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对于相关卫生服务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和儿科学并列组成医学四大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生在校必修的四大临床课程,也是医护人员职称资格考试的四门必考课程。对护理人员来讲,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亦是如此。妇产科的学术地位和学术高度是不容置疑或者颠覆的:换而言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发展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殖繁衍等问题。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病理变化以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由妇科学和产科学组成。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妊娠期、分娩前以及产褥期全过程中孕产妇,胚胎以及胎儿所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妇产科护理学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她们的家庭。妇科护士主要针对非妊娠期女性的生理病理变化而展开护理。产科护理工作面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生理或病理变化而展开护理工作。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还需要掌握一部分社会学知识和人文科学:不仅要掌握3第一篇绪论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掌握妇产科特有的理论和方法。妇产科护理学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进步和趋于成熟,医学科学的进步直接影响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理念、护理内涵、工作范畴和工作模式。实践证明,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体现和突出其作为医学学科中一员的专业价值和专业内涵。4第二篇妇科护理操作指南第一章备皮法手术前皮肤准备(简称备皮),包括去除手术区毛发,清洁和(或)消毒皮肤等措施,其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一、操作前评估(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自理程度及配合程度。(2)评估患者手术区域皮肤情况。二、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2)物品准备一次性备皮刀、弯盘、一次性尿垫、手套、纱布、松节油、大棉棒,治疗缸内有医用肥皂水、盆盛热水及毛巾。(3)患者准备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臀下垫一次性尿垫,暴露备皮区,协助其脱对侧裤腿盖于近侧腿部,对侧腿用被子遮盖,双腿略外展,暴露外阴。(4)环境环境符合操作要求(关闭门窗、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保暖),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操作注意事项。三、操作过程(1)严格执行双人查对,检查医嘱本及物品有效期(双人查6···试读结束···...

    2022-10-27

  •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中国系统与软件度量用户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编委会编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作者】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中国系统与软件度量用户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编委会编写【丛书名】信息科学与技术丛书【页数】76【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1【ISBN号】978-7-111-48721-0【价格】39.00【分类】软件开发【参考文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中国系统与软件度量用户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编委会编写.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三个章节,包含了释义的编制说明、行标主要内容的释义以及标准的应用示例。第一章介绍了行标释义编写的背景、必要性和撰写原则。第二章是全书的重点,与标准中各条文一一对应,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第三章用一个示例贯穿了标准中提到的5个应用场景。最后用一个大的示例贯穿整个标准的应用场景。《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内容试读第1章标准编制说明1.1编制背景长期以来,如何度量软件研发的成本一直是软件业界的难题,尤其是在预算、招投标项目计划等活动中因为缺失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较大程度导致了做项目预算时无据可依,进而造成预算浪费或预算不足;在软件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因为缺乏软件研发成本度量依据,恶意竞标、低价中标现象频频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预算的情况。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既是有效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并结合国内产业实际情况,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方法、过程及原则,用于规范软件研发涉及各方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方法上达成一致,以满足软件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1.2.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2010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四所”)筹建了标准起草组,承担《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标准的研制任务。该标准项目计划号为2010-3194T-SJ,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3、编制过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未下达计划号前,分会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06年初,分会就牵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软件基准数据库平台,并发布了相关的度量元、用户术语集等。2007年,组建了由分会、韩国软件度量协会(KOSMA)、日本功能点协会(JFPUG)组成的软件过程度量联盟。2009年,分会组织部分国内著名软件厂商,以及来自政府、银行业、保险业等行业的用户编制、发布了《中国软件行业软件工程定额标准(试行)》,并在国内近40家软件企业进行了试点应用,效果良好。2010年4月,分会在北京召开了软件成本度量规范标准化研讨会。来自政府、行业用户、研究机构、软件厂商等40多家单位共70余人出席了会议,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的相关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领导也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标志着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起草筹备工作启动。在下达计划号后,“分会”和“四所”组建了标准起草组。2011年初,起草组开始对国际、国内软件成本度量标准化情况以及最新度量实践开展了全面调研,同时面向分会的代表性会员企业进行问卷和电话调研,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国际、国内调研情况,确定了标准的关键技术路线和编制思路。2011年10月,经过分组编写、分组评审、统稿、修订等环节,标准起草组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于2011年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组织了两次征求意见会。出席会议的评审专家由标准化专家、软件企业的专家、财务专家、政府用户、金融行业用户、能源行业用户、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等共同组成。期间收到了近百条意见,基本上都加以采纳,其中重要意见26条。起草组根据评审意见讨论修改后,形成正式的征求意见稿。2012年4月,起草组开始面向行业广泛征集意见。定向发送征求意见稿给123家机构,并从2012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全国信标委网站上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间,有两家单位回函并提出了两条意见,起草组对所提意见作了汇总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送审稿。2012年8月,在北京应物会议中心组织召开了标准送审稿的审定会。与会专家对标准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一致肯定,对标准的技术路线、方法没有异议,仅对标准的细节和格式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会后起草组根据专家的审查意见进一步规范标准文本格式,形成报批稿。2013年10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简称《规范》)正式发布,并于12月1日正式实施。2013年1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发布会在北京市中关村软件园隆重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出席发布活动并发表讲话。1.4编制原则《规范》的用语、格式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规范》内容的编制坚持以下原则:)结合产业实际情况:起草组中包含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软件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高校、外资企业、行业用户等单位代表。在制定过程中,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调研国内软件产业的实际需求,提炼出符合国内软件产业实际情况的估算方法及应用原则。《规范》的内容反映了软件产业广泛的需求。)借鉴国外成熟经验:起草组对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芬兰、荷兰等国先进的度量方法、标准进行了调研学习,总结并借鉴了其中成熟的做法。1.5主要内容《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研发成本2标准编制说明】第!章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其目的是帮助软件研发所涉及的各方采用科学、统一的步骤进行成本度量。《规范》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对于以非功能性需求为主,或包含大量复杂算法,或以创意为主的软件研发项目,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可依据该标准估算软件规模,并推算出算法研究、高度创意及非功能需求之外的软件研发工作成本;也可不估算软件规模,依据该标准描述的方法(如类比法、类推法)和原则直接估算软件研发项目的工作量、工期及成本。《规范》不包含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各种基准数据或估算模型,相关各方在使用本标准时,应参考中国系统与软件度量用户组发布的最新基准数据、估算模型开展软件成本度量相关活动。《规范》不涉及软件定价,但相关各方可依据该标准明确研发成本,从而为软件定价提供重要依据。1.6主要技术说明有关《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起草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说明如下:a)软件研发成本构成《规范》中依据财务工作惯例将软件研发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时考虑到软件行业的特性,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进一步分为人力成本和非人力成本,并且明确了各种成本的构成和测算方法。)估算过程《规范》中定义的软件研发成本估算过程包括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工期估算和成本估算四部分。其中,估算软件规模时采用了国际标准的功能点方法,而工作量的测算则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方程法、类比法或类推法进行估算。c)参考的主要标准--GB/T18491.4-2010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4部分:基准模型GB/T11457-2006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18905.1-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概述--ISO/IEC15939:2007Softwareegieerig-SoftwaremeauremetroceISO/IEC19761:2011Softwareegieerig-COSMIC:a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ISO/IEC20926:2009Softwareadytemegieerig-Softwaremeauremet--IFPUG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ISO/IEC20968:2002Softwareegieerig-MkIIFuctioPoitAalyiCoutigPracticeMaual--ISO/IEC24570:2005Softwareegieerig-NESMA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verio2.IDefiitioadcoutigguidelieforthealicatioofFuctioPoitAalyi3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ISO/IEC29881:2008Iformatiotechology-SytemadoftwareegieerigFiSMA1.1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7标准的性质◇X《规范》为推荐性行业标准。|1.8有关专利的说明《规范》不涉及专利问题。第2章{标准释义2.1范围【标准原文】本标准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本标准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注:对于以非功能性需求为主,或包含大量复杂算法,或以创意为主的软件研发项目,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可参考本标准估算软件规模,并估算除算法研究、高度创意及非功能需求之外的软件研发工作成本;也可不估算软件规模,参考本标准描述的方法(如类比法、类推法)和原则直接估算软件研发项目的工作量、工期及成本。【标准释义】编制《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这一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因此,该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什么是软件研发成本)、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应该依据什么原则、方法和步骤去估算或测量软件研发成本)、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本标准的要点是什么)。在遵循《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进行软件研发成本度量,尤其是在使用类比法或方程法进行工作量、成本、工期估算时,通常需要使用历史数据或估算模型。中国系统与软件度量用户组是目前国内唯一从事行业基准数据收集与发布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发布的行业数据及估算模型可以有效帮助相关组织或个人应用行业标准进行软件研发成本的估算。但由于行业数据在不断变化,基于行业数据所建立的估算模型每年也会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修订,为了保证行业标准的稳定性,这些数据与模型并没有被纳入标准正文或被列为附录。由于制订《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指导相关组织或个人科学统一地开展软件研发成本估算活动,这是因为在进行软件研发成本估算时,规模估算通常是重要的基础。由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在进行规模度量时,遵循国际标准采用了功能规模度量方法,因此,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估算。以功能性需求为主的项目均可以遵循该标准进行成本估算。对于此类项目,在估算了功能规模后,可以通过引人合理的调整因子(参见《规范》中的5.1.3.2相关内容及其释义))进行有效的成本估算,也可以对项目中的特殊任务(如某关键算法研究)单独估算或调整对于以非功能性需求为主的项目,如果其成本与功能规模依然有很高的相关性,则依然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可以遵循该标准进行成本估算。例如,某些行业应用软件,虽然包含大量复杂算法,但因为其主要功能均包含复杂算法,且算法的复杂程度大致相当,则此类软件依然可以根据功能规模推算成本(但需要对生产效率基准值进行适当调整)。而对于性能优化、纯算法研究类的软件项目,则不建议对其功能规模进行度量,但依然可以依据该标准,采用类推、类比等方法,对项目成本进行估算。对于软件研发成本实际结果的测量,所有类型的项目均可遵循该标准。2.2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原文】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0/IEC19761软件工程—COSMIC:一种功能规模度量方法(Softwareegieer-ig-COSMIC:a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IS0/IEC20926软件和系统工程—软件度量—-IFPUG功能规模度量方法2009(Sof-wareadytemegieerig-Softwaremeauremet-IFPUG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2009)ISO/IEC20968软件工程MkⅡ功能,点分析计数实践手册(Softwareegieerig-MkIIFuctioPoitAalyi-CoutigPracticeMaual)IS0/IEC24570软件工程—NESMA功能规模度量方法2.1版一功能点分析应用定义和计数指南(Softwareegieerig一NESMA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verio2.lDefiitioadcoutigguidelieforthealicatioofFuctioPoitAalyi)ISO/IEC29881信息技术一系统和软件工程—FiSMA1.1功能规模度量方法(Ifor-matiotechology-Sytemadoftwareegieerig-FiSMA1.I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标准释义】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teratioalOrgaizatioforStadardizatio)的简称,IEC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teratioalElectrotechicalCommiio)的简称。这两个国际组织联合制定和发布了许多计算机和软件领域的国际标准(通常冠以ISO/IEC的标号)。我国的国家标准(通常冠以GB的标号)有不少是从这些国际标准组织引进并等同采用的。在软件规模估算过程中,标准引用了IS0/EC的五项国际标准,并注明“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作为限制说明。)将功能点法作为规模估算方法,以及五种度量方法列入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考虑。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包括估算与测量)方面,对于软件规模本身的评价是首要任务。根据软件行业的实践,目前评价软件规模的方法可以区分为两种评价方法:非标准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价法。例如,基于软件源代码行、需求数量、用例数等进行软件规模评价的方法,都是非标准评价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容易实施,但不容易在项目干系人之间达成一致,往往会引起较多的分歧;标准评价法则较好地克服了非标准评价方法的不足,但其操作相对6···试读结束···...

    2022-10-25 研发成本 度量怎么算 研发成本 度量计算公式

  •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编委会编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作者】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编委会编写【页数】90【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07【ISBN号】978-7-111-56938-1【价格】39.00【分类】软件开发-成本-规范-注释-中国【参考文献】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编委会编写.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三章,包含了释义的编制说明、行标主要内容的释义以及标准的应用示例。第1章介绍了行标释义编写的背景、必要性和撰写原则。第2章是全书的重点,释义与标准中各条文一一对应,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第3章用一个示例贯穿了标准中提到的5个应用场景。《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内容试读第1章标准编制说明1.1编制背景长期以来,如何度量软件研发的成本一直是软件业界的难题,尤其是在预算、招投标、项目计划等活动中因为缺失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较大程度导致了做项目预算时无据可依,进而造成预算浪费或预算不足;在软件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因为缺乏软件研发成本度量依据,恶意竞标、低价中标现象频频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预算的情况。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既是有效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并结合国内产业实际情况,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方法、过程及原则,用于规范软件研发涉及各方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方法上达成一致,以满足软件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1.2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2010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四院”)筹建了标准起草组,承担《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标准的研制任务。该标准项目计划号为2010-3194T-SJ,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3编制过程2010年4月,软件成本度量规范标准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行业用户、研究机构、软件厂商等40多家单位共70余人出席了会议,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的相关领导也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标志着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起草筹备工作启动。在下达计划号后,标准牵头单位组建了标准起草组。2011年初,起草组开始对国际国内软件成本度量标准化情况以及最新度量实践开展了全面调研,同时面向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进行问卷和电话调研,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国际、国内调研情况,确定了标准的关键技术路线和编制思路2011年10月,经过分组编写、分组评审、统稿、修订等环节,标准起草组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于2011年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组织了两次征求意见会。出席会议的评审专家由标准化专家、软件企业的专家、财务专家、政府用户、金融行业用户、能源行业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户、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等共同组成。期间收到了近百条意见,基本上都加以采纳,其中重要意见26条。起草组根据评审意见讨论修改后,形成正式的征求意见稿2012年4月,起草组开始面向行业广泛征集意见。定向发送征求意见稿给123家机构,并从2012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全国信标委网站上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间,有两家单位回函并提出了两条意见,起草组对所提意见作了汇总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送审稿2012年8月,在北京应物会议中心组织召开了标准送审稿的审定会。与会专家对标准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一致肯定,对标准的技术路线、方法没有异议,仅对标准的细节和格式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会后起草组根据专家的审查意见进一步规范标准文本格式,形成报批稿。2013年10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简称《规范》)】正式发布,并于12月1日正式实施。2013年1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发布会在北京市中关村软件园隆重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出席发布活动并发表讲话。11.4编制原则《规范》的用语、格式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规范》内容的编制坚持以下原则:)结合产业实际情况:起草组中包含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软件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高校、外资企业、行业用户等单位代表。在制定过程中,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调研国内软件产业的实际需求,提炼出符合国内软件产业实际情况的估算方法及应用原则。《规范》的内容反映了软件产业广泛的需求。)借鉴国外成熟经验:起草组对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芬兰、荷兰等国先进的度量方法、标准进行了调研学习,总结并借鉴了其中成熟的做法。1.5主要内容《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其目的是帮助软件研发所涉及的各方采用科学、统一的步骤进行成本度量。《规范》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对于以非功能性需求为主,或包含大量复杂算法,或以创意为主的软件研发项目,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可依据该标准估算软件规模,并推算出算法研究、高度创意及非功能需求之外的软件研发工作成本:也可不估算软件规模,依据该标准描述的方法(如类比法、类推法)和原则直接估算软件研发项目的工作量、工期及成本。《规范》不包含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各种基准数据或估算模型,相关各方在使用本标准时,应参考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基准数据、估算模型开展软件成本度量相关活动。2标准编制说明第1章《规范》不涉及软件定价,但相关各方可依据该标准明确研发成本,从而为软件定价提供重要依据。1.6主要技术说明有关《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起草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说明如下:a)软件研发成本构成《规范》中依据财务工作惯例将软件研发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时考虑到软件行业的特性,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进一步分为人力成本和非人力成本,并且明确了各种成本的构成和测算方法。)估算过程《规范》中定义的软件研发成本估算过程包括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工期估算和成本估算四部分。其中,估算软件规模时采用了国际标准的功能点方法,而工作量的测算则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方程法、类比法或类推法进行估算。c)参考的主要标准--GB/T18491.4-2010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4部分:基准模型--GB/T11457-2006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18905.1-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概述--ISO/IEC15939:2007Softwareegieerig-Softwaremeauremetroce--ISO/IEC19761:2011Softwareegieerig-COSMIC:a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ISO/IEC20926:2009Softwareadytemegieerig-Softwaremeauremet--IFPUG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ISO/IEC20968:2002Softwareegieerig-MkIIFuctioPoitAalyi-CoutigPracticeMaualISO/IEC24570:2005SoftwareegieerigNESMA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verio2.I-DefiitioadcoutigguidelieforthealicatioofFuctioPoitAalyiISO/IEC29881:2008Iformatiotechology-SytemadoftwareegieerigFiSMA1.1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1.7标准的性质《规范》为推荐性行业标准。1.8有关专利的说明《规范》不涉及专利问题。3第2章标准释义2.1范围【标准原文】本标准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本标准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注:对于以非功能性需求为主,或包含大量复杂算法,或以创意为主的软件研发项目,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可参考本标准估算软件规模,并估算除算法研究、高度创意及非功能需求之外的软件研发工作成本;也可不估算软件规模,参考本标准描述的方法(如类比法、类推法)和原则直接估算软件研发项目的工作量、工期及成本。【标准释义】编制《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这一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因此,该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什么是软件研发成本)、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应该依据什么原则、方法和步骤去估算或测量软件研发成本)、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本标准的要点是什么)。在遵循《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进行软件研发成本度量,尤其是在使用类比法或方程法进行工作量、成本、工期估算时,通常需要使用历史数据或估算模型。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是从事行业基准数据收集与发布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发布的行业数据及估算模型可以有效帮助相关组织或个人应用行业标准进行软件研发成本的估算。但由于行业数据在不断变化,基于行业数据所建立的估算模型每年也会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修订,为了保证行业标准的稳定性,这些数据与模型并没有被纳入标准正文或被列为附录。读者可从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官方网站(ht://www.cea.org/)获取每年最新行业数据。由于制定《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指导相关组织或个人科学、统一地开展软件研发成本估算活动,这是因为在进行软件研发成本估算时,规模估算通常是重要的基础。由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在进行规模度量时,遵循国际标准采用了功能规模度量方法,因此,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估算。以功能性需求为主的项目均可以遵循该标准进行成本估算。对于此类项目,在估算了功能规模后,可以通过引入合理的调整因子(参见《规范》中的5.1.3.2相关内容及其释义)进行有效的成本估算,也可以对项目中的特殊任务(如某关键算法研究)单独估算或调整。对于以非功能性需求为主的项目,如果其成本与功能规模依然有很高的相关性,则依然标准释义第2章可以遵循该标准进行成本估算。例如,某些行业应用软件,虽然包含大量复杂算法,但因为其主要功能均包含复杂算法,且算法的复杂程度大致相当,则此类软件依然可以根据功能规模推算成本(但需要对生产效率基准值进行适当调整)。而对于性能优化、纯算法研究类的软件项目,则不建议对其功能规模进行度量,但依然可以依据该标准,采用类推、类比等方法,对项目成本进行估算。对于软件研发成本实际结果的测量,所有类型的项目均可遵循该标准。2.2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原文】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几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0/IEC19761软件工程—COSMIC:一种功能规模度量方法(Softwareegieer-ig-COSMIC:a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IS0/IEC20926软件和系统工程一软件度量—-IFPUG功能规模度量方法2009(Sofwareadytemegieerig-Softwaremeauremet-IFPUG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2009))ISO/IEC20968软件工程一MkⅡ功能点分析一计数实践手册(SoftwareegieerigMkIIFuctioPoitAalyi-CoutigPracticeMaual)ISO/IEC24570软件工程—NESMA功能规模度量方法2.1版一功能点分析应用定义和计数指南(Softwareegieerig一NESMA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verio2.IDefiitioadcoutigguidelieforthealicatioofFuctioPoitAalyi)IS0/IEC29881信息技术一系统和软件工程—FiSMA1.1功能规模度量方法(Ifor-matiotechology-Sytemadoftwareegieerig-FiSMA1.1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标准释义】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teratioalOrgaizatioforStadardizatio)的简称,IEC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teratioalElectrotechicalCommiio)的简称。这两个国际组织联合制定和发布了许多计算机和软件领域的国际标准(通常冠以SO/EC的标号)。我国的国家标准(通常冠以GB的标号)有不少是从这些国际标准组织引进并等同采用的。在软件规模估算过程中,标准引用了IS0/EC的五项国际标准,并注明“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作为限制说明。)将功能点法作为规模估算方法,以及五种度量方法列入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考虑。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包括估算与测量)方面,对于软件规模本身的评价是首要任务。根据软件行业的实践,目前评价软件规模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基于业务视角和基于开发视角。基于业务视角的方法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与软件开发技术无关,如:功能点、故事点、用例点、对象点等方法;基于开发视角的方法是从开发者角度出发,如:基于软件源代码行、数据库表、函数数量等方法。5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基于开发视角的软件规模评价的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实施容易,但不容易在项目干系人之间达成一致,往往会引起较多的分歧。基于开发视角的评价方法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着普遍的应用,但更多局限于软件开发团队内部。如果要在业务部门与开发部门、甲方与乙方之间约定软件开发的工期或费用等关键项目目标,则需要从业务视角出发,对软件项目规模进行标准、一致的评价与估算。而且,在系统初始阶段,用户功能需求是唯一真正可以得到的信息。任何程序大小或代码行数的猜想实际上都是从系统要提供的功能性推演出来的。表2-1展示了几种常用的软件规模度量方法的对比,可以看出,功能点方法最优。表2-1软件规模度量方法对比分类比对项目功能点对象点用例点故事点代码行业务价值分析★★★★★★★★★产能分析与评估★★★★★★★★★★★★项目早期估算★★★★★★★★★★方法有效性项目中后期估算★★★★★★★★★★★★项目范围管理★★★★★★★★★★★★★★团队绩效评价★★★★★★★★★行业基准比对★★★★★★方法学习难度★★★★★★★★★★★★★应用难度方法导人成本★★★★★★★★方法应用一致性★★★★★★★自从美国人AllaJ.Alrecht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功能点方法以来,功能点在软件行业的应用与实践已超过30年。在Alrecht的功能点模型基础之上,经过进一步应用与发展,功能点标准演进为IS0/IEC14143“信息技术软件度量功能规模度量”系列标准及IFPUG、COSMIC、MkIⅡ、NESMA、FiSMA五个具体操作方法的标准。这也是本标准引入这五种度量标准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基础。)五种功能点度量方法的发展简述。一IS0/IEC19761软件工程一COSMIC:一种功能规模度量方法(Softwareegieer-ig-COSMIC:a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COSMIC(COmmoSoftwareMeauremetIteratioalCoortium,通用软件度量国际联盟)功能点的前身来源于1997年所提出的FFP(FullFuctioPoit,全面功能点)功能点标准,后来FFP组织又与COSMIC组织共同合作,于1999年提出了COSMIC功能点标准,该标准历经修订,目前的最新版本为该组织于2009年所提出的3.0.1版本,该标准也于2003年被IS0组织接纳成为国际标准。一IS0/IEC20926软件和系统工程一软件度量一IFPUG功能规模度量方法2009(Sofwareadytemegieerig-Softwaremeauremet-IFPUGfuctioalizemeauremetmethod2009)FPUG(IteratioalFuctioPoitUer'Grou,国际功能点用户组)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1979年IBM的AllaAlrecht提出功能点分析方法,1984年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功能6···试读结束···...

    2022-10-25 epub出版物 epub出版电子书免费下载

  • 《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术模拟规范训练》孙卫斌,谢思静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术模拟规范训练》【作者】孙卫斌,谢思静主编【页数】204【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5641-8586-2【价格】50.00【分类】口腔科学-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孙卫斌,谢思静主编.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术模拟规范训练.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术模拟规范训练》内容提要:医学模拟训练是指运用模拟器械或模拟情境在接近现实情况下进行仿真教学,以此使学生的医学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而口腔临床模拟训练广泛用于口腔医学教学中,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模拟训练的硬件条件和开展情况,是高等口腔医学专业办学的必需。本书通过在仿真头模上进行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共分为口腔外科、牙髓牙体、牙周、正畸和修复五大部分,分别进行模拟训练,方便口腔住院医师学习参考。《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术模拟规范训练》内容试读实验一窝洞的设计与制备实验一■窝洞的设计与制备【目的要求】1.掌握窝洞设计与制备的原则。2.掌握不同窝洞临床制备方法。【实习内容】1.学习不同洞形的外形特点、制备原则和要点。2.练习制备窝洞。【实验器材】1.口腔检查盘、高速涡轮机、低速涡轮机、各类钻针。2.仿真头模3.仿真上、下颌牙模型。【技术要点】1.窝洞制备的基本原则①尽量去净龋坏组织。②保护牙髓组织。③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2.殆面洞形设计原则①以病变为基础②外形线避开牙尖和嵴等承受咬合力的部位,外形线圆缓。③侧壁与洞底垂直,近远中洞壁相互平行,颊舌壁略内倾,即洞壁与釉柱方向平行,成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的盒状洞形。④洞缘的处理:窝洞洞缘位于自洁区,止于健康牙体组织,洞缘角的设计取决于充填材料的种类。⑤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3.邻殆面洞形设计原则①邻面洞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病变的范围。·1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术模拟训练②邻面洞为龈方大于殆方的梯形。③邻面洞龈壁位于游离龈冠方,接触点根方健康牙体组织,与邻牙至少有0.5mm宽的间隙。颊、舌壁达自洁区,略外敞;髓壁与邻面外形一致。④殆面洞为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的盒状洞形。⑤殆面鸠尾固位,鸠尾峡位于轴髓线角内侧,宽度为颊舌尖宽度的1/4~1/3,或邻面洞验方开口的1/2。⑥阶梯结构,轴髓线角圆钝。【方法步骤】◆以下颌第一磨牙邻殆面洞形为例1.体位与术式(1)使仿真头模下颌与地面平行,高度约平肘关节,操作者位于右前方或右后方(图1-1)。(2)以握笔式持手机,以中指和无名指在双尖牙作支点(图1-2)。图1-1治疗下领牙医生体位图1-2握笔式持手机支点位置2.制备邻面洞形用裂钻或球钻在磨牙近中边缘嵴中份磨除牙釉质达釉牙本质界,用裂钻制备邻面洞形,从釉牙本质界逐步深入直到平齐游离龈。保持钻针与牙邻面一致向颈部倾斜,沿龈壁平面向颊、舌侧扩展至自洁区。同时,使钻针在殆方向中线聚合,使邻面洞形成龈方大于殆方的梯形洞形。龈壁宽度为1~1.5mm(图1-3)。·2·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术模拟训练(5)作倒凹固位:在颊、舌壁与轴壁相交的侧轴线角处用细金刚砂针或小球钻形成倒凹(图1-6)。图1-6倒凹固位4L实验二牙体粘接修复技术实验二圆■牙体粘接修复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修复的基本方法。2.掌握牙体粘接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实习内容】1.熟悉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性能,粘接修复的原理和适应证。2.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不同洞形3.演示其他临床常用充填材料和粘接系统的使用方法。【实验器材】1.CLINSIM口腔综合实习机,已制备I~V类洞的离体牙石膏模型。2.口腔检查器械一套、充填器、成形片(夹)、咬合纸、抛光碟、小毛刷、光固化灯。3.光固化复合树脂、酸蚀剂、粘接剂、光固化氢氧化钙、DMG光固化复合体垫底材料(或其他玻璃离子材料)。【技术要点】1.I类洞I类洞由于四周有壁,有洞底,其固位效果比较好,相对比较容易操作。但是I类洞直接充填时产生聚合收缩较其他洞型更大,所以应采取“楔形分层充填”的方式以减小“C因素”对聚合收缩产生的影响。2.Ⅱ类洞Ⅱ类洞由于缺少邻面洞壁,充填时应注意正确恢复邻面及邻接点,同时,避免造成悬突或充填体不密合。其操作要点在于成形片(夹)和楔子的联合使用。充填前,选择合适大小的成形片和成形片夹,成形片下缘深入龈壁下,收紧成形片夹,将楔子贴紧牙颈部插入。可以用流动树脂进行衬洞,构建洞底及邻面边缘,恢复邻面邻接点,稳定成形片,然后再进行“楔形分层充填”。3.Ⅲ类洞Ⅲ类洞是位于前牙唇(舌)面穿通或者不穿通的缺损,不累及切缘切角。由于对美学要求较高,所以需尽量选用双色树脂对牙本质和牙釉质进行分层充填。临床常见两颗邻牙的邻接面龋坏,去腐后利用聚酯薄膜或成形片隔离邻·5…···试读结束···...

    2022-10-07 口腔医院 住院医师 口腔科有住院医师吗

  • 《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王欣然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作者】王欣然主编【丛书名】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丛书【页数】232【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214-1866-8【分类】险症-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参考文献】王欣然主编.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内容提要:本书是护士规范操作指南丛书之一。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求,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特组织中华护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委员编写该丛书,旨在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本书是专门为危重症专科护士、护理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一本专业书籍,涉及目前常用危重症护理操作,并规范了操作程序和重点环节。本书图文并茂,较第一版增加了一些图片和视频,所有操作均以流程形式展现,便于读者依据流程按步骤实施。每一项操作均有难点、重点及注意事项,便于读者掌握操作精髓或制定操作考评表。本书同时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成人监护病房收治小儿重症患者提供帮助。《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内容试读第一章急救复苏技术第一节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操作标准】1.判断意识状态及呼吸: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在头部两侧大声呼唤患者。2.启动急救系统:呼叫他人准备用物,通知医生,记录复苏开始时间。3.判断患者有无颈动脉搏动,时间lt10秒。4.摆放复苏体位:去枕、去床档、去床头、掀被子,取仰卧位,身下垫按压板或置于硬板床,解开衣领、腰带,暴露患者胸部。5.胸外心脏按压(1)站立或跪于患者右侧,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部位,定位后进行按压:(2)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掌根2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紧贴患者胸部皮肤,肘关节伸直,用身体重力垂直施加压力,使胸骨下陷gt5cm,迅速放松使胸骨自然复位,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3)胸外按压30次,按压频率gt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6.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或异物,检查并取下义齿。7.开放气道(1)仰头提颏法: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示指、中指置于患者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上抬起;(2)推举下颌法:适用于疑似颈部有损伤的患者。抢救者双肘置于患者头部两侧,双手示指、中指、无名指放置患者下颌角后方,向上或向后拾起下颌。8.人工呼吸: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连接墙壁氧源,调节氧流量gt10L/mi,将面罩扣紧患者的口鼻部,用EC手法固定,挤压球囊进行通气2次,可见胸廓起伏。9.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进行5个循环。10.再次评估患者意识、呼吸、颈动脉搏动、瞳孔、四肢末梢循环。11.复苏成功后记录抢救时间,给予吸氧,进一步生命支持。12.撤掉按压板,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安慰患者,用物处理。【重点及难点】1.CPR前期评估的顺序为:意识、循环、呼吸;5个循环后再次评估,顺序为:循环、呼吸、意识、末梢。2.每次按压后,放松使胸骨完全回缩,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3.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或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第一章急救复苏技术3【注意事项】1.实施急救措施前需注意复苏环境是否安全。2.为确保有效按压,抢救者肘关节要伸直,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平齐。3.简易呼吸器使用时,每次给气时间不少于1秒,避免过度通气。(沈露晖)【参考文献】MaryFH,JohMF.2010AmericaHeartAociatioGuidelieforCardioulmoaryReucitatioadEmergecyCardiovacularCare[J].Cir-culatio,2010,122,S640-S946.第二节电除颤技术心脏电除颤(defirillatio)是指通过电能来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最早用于消除室颤。【操作标准】1.判断患者意识状态及呼吸,若无反应且没有呼吸,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呼叫他人准备用物,通知医生,记录开始时间,开始心肺复苏。2.迅速携带除颤仪至患者床旁。3.打开电源开关,使用PADDLES导判断患者心电示波为室性粗颤或无脉室速,遵医嘱给予体外非同步除颤。4.解开患者衣服,左臂外展,充分暴露除颤部位,评估除颤部位皮肤有无汗渍、电极片、心脏起搏器。5.选择正确的能量,单相波360J,双相波200J。6.在电极板上涂抹适量导电糊,安放于患者心尖、心底位置,环形涂匀导电糊。7.开始充电。4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8.电极板与胸壁皮肤紧密接触,使用7~11kg力量下压,操作者和其他人员离开床旁。9.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进行放电。10.除颤结束,立即行胸外按压,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观察心电示波及病情。【难点及重点】1.心室颤动根据室颤波振幅分为粗颤型和细颤型。粗颤型波幅gt0.5mV,表示心肌收缩功能较好,对电击除颤效果好,预后相对好,应即刻电击除颤;细颤型波幅lt0.5mV,表示心肌收缩功能较差,电击除颤疗效较差,预后恶劣,最好先采用心脏按压、人工呼吸,肾上腺素心内注射等方法,使细颤型转变为粗颤型再给予电击除颤。2.1次电击:2010CPR指南提出,单次电击除颤可显著提高存活率,如果1次电击不能消除室颤,再进行一次电击的优势很小,立即恢复CPR,尤其是有效的胸外按压比第二次除颤更有效。【注意事项】1.心尖位于左腋中线第5肋间,电极板的中线与腋中线重叠。心底位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2.双相波分为双相锯齿波(BTE)和双相方波(RBW)。BTE的能量首次为150~200J,RBW的能量首次为120J第2、3次能量可递增或不递增。3.装有起搏器患者除颤时电极位置宜采用前-后位或前-侧位,避免将电极板或电极片直接放在起搏器上。(沈露晖)》【参考文献】MaryFH,JohMF.2010AmericaHeartAociatioGuidelieforCardioulmoaryReucitatioadEmergecyCardiovacularCare[J].Cir-culatio,2010,122,S640-S946第一章急救复苏技术5第三节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撤除一、口咽气道放置技术口咽通气道(oroharygealairway)是经口腔放置的通气道,适用于咽喉反射不活跃的麻醉或昏迷患者,防止舌后坠造成的呼吸道梗阻(图1-3-1、图1-3-2)。图1-3-1置管前舌后坠,气道图1-3-2置管后舌后坠明显改阻塞善,气道通畅【操作步骤】1.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2.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合适的型号。3.插人前应先清洁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4.具体置管方法(1)直接放置法: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2)反向插入法:通气管弯头向上向腭部放入口腔(可先用压舌板压住舌协助),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放置于口腔中央位置(图1-3-3)。5.放置成功后,用胶布将口咽通气管固定于患者双侧面6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颊部。嘴到下颌角间距离(2)(3)图1-3-3反向插人法【难点及重点】1.口咽通气道的选择应注意长度大约相当于口角至下颌角的长度;口咽通气道太大,导致口咽通气道堵塞气道;口咽通气道太小,导致舌后坠不能解除,舌体堵塞气道。2.清醒患者采用口咽气道可引起恶心、呕吐,所以应避免将口咽通气道应用于清醒患者。3.对意识障碍、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将牙齿撬开,压舌板从磨牙处放入抵住舌,口咽通气管凹面向下对准咽喉部迅速置人,使前端置人舌根之后,位于上咽部,口咽通气管尾端固定在患者上下切牙外。【注意事项】1.保持口腔清洁。当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血液多时,可用吸痰管由口咽通气管两侧插入,轻轻将口咽部的分泌物吸净。2.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出汗多或胶布被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胶布,重新固定。3.注意导管在口腔中的位置,避免不正确的操作将其推置下咽部而引起呼吸道梗阻。4.牙齿松动者,插入及更换口咽通气道前后应观察有无牙齿脱落。5.口腔内及上下颌骨创伤、咽部气道占位性病变、咽部异物梗阻患者禁忌使用。···试读结束···...

    2022-09-29

  • 《危重症技术操作规范》|(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危重症技术操作规范》【页数】154【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0.08【ISBN号】978-7-5433-4027-5【参考文献】危重症技术操作规范.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0.08.图书目录:《危重症技术操作规范》内容提要:危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跨学科专业。本书共分八章,对危重症技术操作规范做了详细讲述,主要内容包括重症医学概述、危重症急救监护技术、危重症患者输血与急救治疗、内科常用急救技术、外科常用急救技术、常见的妇科与儿科危重症诊疗技术、ICU重症监护技术概述、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等。本书收录了最新的抢救技术和监护技术,体现了急救学科领域的最新治疗和护理进展,目的明确,步骤详实,具有突出的临床指导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从业人员或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危重症技术操作规范》内容试读第一章危重症医学概述第一节危重症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危重症医学是近半个多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医学新专业,是研究机体(包括高危者)器官功能障碍病理生理过程及其诊治的临床医学。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重症医学理论和临床体制的出现是医学发展和患者诊治的需要,也是各种监护设备和技术在危重症患者诊治过程中应用的结果。它既不同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以患者群体对象进行划分的专业,也不同于神经、心血管、呼吸等以脏器解剖或功能进行划分的专业。危重症医学的特点是:理论上强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诊治过程中强调团队协作;强调“病、症(证)互补”的疾病诊断模式,通过动态的整体观察和监护进行个体化的临床决策,以均衡的脏器功能支持为主要手段实施早期目标性治疗。危重症医学是一门极具活力,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动态监护和个体化临床决策是危重症医学理念的核心危重症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而瞬息万变,每例患者都有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特殊性,需要对疾病发展趋势和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对个体患者实施动态监护、分析和临床决策程序是危重症医学理念的核心。动态监护还必须强调早期和适宜。高危患者首先呈现的是生命体征代偿性的生物钟节律紊乱,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生理正常值明显偏移,这也正是目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RS)静态诊断标准值过宽的原因。这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机体(临床上常称为“重症高危状态”)一旦遭受促发因素则呈现危重症临床过程。因此,对此类患者实施早期监护才能事半功倍。由于监护的仪器设备和项目日益增加,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等监测手段的发展,针对具体患者权衡利弊地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和监测频度极为重要。新生儿及婴儿更具有起病急、变化快、预后差危重症技术操作规范异大,以及有创监测、取血标本对机体影响大等特点。为此,必须有一套规范化的CU管理体系和制度,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医生必须具备分析与综合互补的思维模式。二、团队协作和不断探索创新是CU成功救治患者的保证危重症医学需要从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高到基础医学的水平来分析,提出假设,进行研究,然后回到临床实践,以求验证。按“临床一基础临床”模式,不断地探索与求证,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是一个连续、多变的过程,充满未知数。各种高新技术应用都需要根据个体不同反应及时做出分析判断,整个ICU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团队,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组织系统,包括医师、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如呼吸治疗师、临床药剂师等)合理组成的人员梯队;符合当前循证医学证据的诊治常规和护理常规;各级医师查房、执行程序、交接班制度和各种人员有计划地轮流培训制度等。否则,将无法获取危重症患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真实信息,无法取得较其他专业更高的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也就无法实现重症医学“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不断发展的动力。三、“病、症(证)互补”的临床诊断模式现代医学以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分析还原的实证主义思维模式。面对危重症感染患者,寻找“病原体”和“病灶”才能确诊疾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但是,近年来危重症感染仍是CU住院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传统单一的感染性疾病诊断模式并不符合危重症多病因、多发病机制和复杂多变的临床特点。对危重症患者要更强调“病、症(证)互补”的诊断模式。这是一种基于系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理念的诊断模式。这里的“症”指的是基本病理生理状态(包括传统病理生理学和系统病理生理学),也可以称为症候群或病理生理状态,如SIRS/Sei及其序贯状态。“证”有两个含义,一是对上述病理生理状态更为精细的分期或动态分析;二是指中医的辨证施治,如脏腑、卫气营血、经络和阴阳的辨证。由此可见,“病、症(证)互补”的临床诊断模式,即为各专业的疾病、病理生理状态和中西医理论互补的诊断原则。“病、症(证)互补”诊断的核心理念是:个体化实践与循证理论相结合的诊治模式;2第一章危重症医学概述分析与综合、微观与整体思维模式互补:定量与定性、静态与动态监测方法学互补。实施两种互补的关键是对患者的精细连续观察和监护,在搜集各种宏观/微观、定量/定性信息基础上进行反复思考,最终做出疾病诊断和全面解释危重状态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一个肺炎儿童血气分析低氧血症明显,C反应蛋白67g/L,胸片双侧肺野浸润,心肌酶学指标增高,少量胸腹腔积液,支原体IgM阳性。传统疾病诊断为重症支原体肺炎,急性呼吸衰竭;应用“病、症(证)互补”诊断为支原体肺炎、急性肺损伤、多脏器功能受损。如果病情再加重或迁延,还应进行病理生理分析和中医的辨证诊断。这种诊断模式的优点已由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明。实施这种“病、症(证)互补”的临床诊断模式,ICU医师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危重症医学理论外,还要尽可能熟识各种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同时加强与专业科室医师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病、症(证)》互补”的疾病概念还会引出治疗上“治标和治本互补”的概念,从而“艺术性”地掌握好脏器支持和病因治疗的最佳时机。四、危重症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临床医学近年来,危重症医学在基础理论上获得重大进步,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基础的各种指南的制订使ICU工作更加规范化。但也应指出,目前危重症医学仍处于以经验医学为主,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阶段。这是重症疾病的复杂性和快速多变的特性所决定的。动态监测、个体化临床决策仍是危重症医学的灵魂。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循证医学在危重症医学临床中的应用:给个体患者以最符合个体愿望、最佳成本效益比、最少痛苦和后遗症的最优化医疗服务。包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危重症医学的证据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真理。危重症医学临床正处于日新月异、理念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创新的阶段。在面对个体危重症患者时,仍应采用传统的床边查房、个体化动态回顾分析,而这种床边分析病情并进行临床决策的过程需要临床医师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思维模式的培养。五、危重症医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近年来,危重症医学在现代基础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大量高新技术,在降低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以下困惑和问题:①面对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生命至上的医学伦理问题和当前高新技术诊治措施与医源3危重症技术操作规范性致病性、加强医学人性化之间的矛盾:②无限增加的医疗资源消耗与有限的群体和个体负担能力之间的矛盾;③脓毒症(Sei)及其序贯状态(包括ARDSDIC/感染性休克和MODS)的发生率增加,但病死率未见降低。危重症医学作为年轻的临床医学专业,在理论、技术发展及CU体制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①理论上和方法学上加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的研究,其中,宏观方向上需要加强与系统医学、系统生物学和感染微生态学的结合和互补;②创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即中西医互补的)重症医学理论体系,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③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具体国情出发,探讨建立适合国情的不同等级医院内的CU体制、管理模式和人员培训制度。第一章危重症医学概述第二节危重症医学发展现状与展望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史危重症医学的诞生起源于“重点监护”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是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一南丁格尔。早在17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她就曾为受伤严重的士兵建立专门的护理病区,这就是危重症医学的萌芽。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在西方大规模流行,面对大量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技术,其中丹麦的麻醉师Ie给患者手动机械通气,并建立100余张床位的抢救病房,这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最早的雏形,也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极大地促进了危重症医学的出现。随着新的机械通气和各种监护技术的应用,1958年,美国麻醉科医生Safar创建了第一个专门的危重症治疗病房,并将其正式命名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在美国各种层次的医院相继出现。1970年,美国危重症医学会(SCCM)成立,会议上把危重症医学定义为“治疗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或创伤的跨学科专业”。1980年,在日本等数个国家的倡导下成立了西太平洋危重症医学会(WPACCM),随后亚洲很多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1982年,欧洲危重症医学会(ESICM)成立。至此,重症医学从急诊医学中分出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经历了这一个个危重症医学发展的里程碑,危重症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今天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是医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危重症医学发展较晚。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重症加强治疗病房。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国内各大医院纷纷成立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并且从最初单一的中心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逐渐发展成为专科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包括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心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儿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等。1997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5危重症技术操作规范二、我国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问题危重症医学发展到今天已颇具规模,但仍很不成熟,其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2004年美国危重症医学会的调查显示,当时危重症医学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医疗质量低、人员短缺和床位较少,其他还有工作量较大、缺少好用的医疗设备等问题。我国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较多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最近,北京医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对北京市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参加调查的64家医院中有126个重症加强治疗病房,1090张病床。从事危重症医学专业的专职医生有497名,非专职医生有269名,专职护士有1870名。医生:护士:床位为0.7:1.71: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床位数来讲,医生和护士数量不足,特别是医生。这就造成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工作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出现差错,最终导致医疗质量下降。第二个问题是医护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美国危重症医学会提出,加强医疗科的医务人员必须是一支有着多学科知识和经验基础的医疗团队,这个团队在恰当的时间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与其他服务模式比较,可明显降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的病死率。我国目前的医护人员要求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国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生来源有限,且水平参差不齐,主观愿望不强烈。第三个问题是缺少正规的培训和教材。2006年,世界危重症医学联盟教育委员会对54个国家进行关于危重症医学培训方面的调查,其中37个国家有正规培训课程和教材。培训的模式有多种:跨学科的专科培训、多学科的亚专科培训、单一亚专科培训和专科培训。多数国家培训课程结束后要进行考试,通过考试后给予资格认证。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未设专门的危重症学科,缺少专业的规范教材,也没有定期举办的培训班,缺乏危重症医师的资格认证。同时,对危重症医生培训的投入也较少。这些都是危重症医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三、展望危重症医学发展应该注重“整体观念”。古语云:“中医治病,上医治人”。人体是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而存在的,人体的各个器官也是非常微妙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疾病的治疗从来都不应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特别是对于危重症医生来讲,整体观念显得十分重要。患者是一个整体,同样,疾病也是一个6···试读结束···...

    2022-09-29

  • 《学校心理咨询操作规范与管理》李桦,张广东,黄蘅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学校心理咨询操作规范与管理》【作者】李桦,张广东,黄蘅玉编著【页数】209【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12【ISBN号】978-7-306-07116-3【分类】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研究【参考文献】李桦,张广东,黄蘅玉编著.学校心理咨询操作规范与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学校心理咨询操作规范与管理》内容提要:本书的著者为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主任与督导,其团队在心理咨询的操作规范与管理方面有着超过十年的经验探索与积累。咨询师该如何理解咨询师的职业伦理,并且在复杂的实践中灵活运用职业伦理规范与管理心理咨询的过程,确保咨询的规范性、时效性,进而维护来访者权益,减低心理咨询的行业风险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学校心理咨询操作规范与管理》内容试读第一章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师质素一、何谓心理咨询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咨询业持续发展,但相较于国外完备的培训和认证体系、管理与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统一的专门管理机构和制度。国内虽然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但仍缺乏具有行业普遍约束力的操作与管理规范。同时,社会大众对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多,接受心理咨询帮助的意识也有了较大提升,但很多人仍对心理咨询有各种误解。在接待的众多来访者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心理咨询的核心要素、心理咨询是如何进行的等内容。心理咨询成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心理咨询被引入我国,国内的学者相继对心理咨询进行了定义。张人俊等(1987)提出,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朱智贤(1989)将心…1,学校心理咨询操作规范与管理理咨询定义为: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使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失常,有轻度的、重度的,也有属于机能性的、机体性的。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则是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纠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形成清楚的认识,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以实现对社会生活良好的适应。陈仲庚(1989)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应做些什么。心理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①待解决问题的性质;②心理咨询师的技术;③所要达到的目标。马建青(1992)将心理咨询定义为运用相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钱铭怡(1994)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以上研究者给出的定义各有侧重,但都指出心理咨询涵盖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两个主体,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提供帮助与寻求帮助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及其所创造的氛围,使来访者逐步学会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产生认识、情感和态度上的变化,以更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毋庸置疑,心理咨询的效果与心理咨询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心理咨询能否顺利进行有赖于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与资格条件。·2*第一章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师质素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格和所儒能力心理咨询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士加人心理咨询师的队伍。为了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确保来访者能获得合适的服务,咨询机构应明确指出心理咨询师工作职位的具体要求、需要具备的专业资格和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一)职位摘要职位摘要包括该机构所推崇的咨询流派和模式背景,比如心理动力学派或认知行为模式,完形主义或人本主义。抑或采取“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原则,不拘泥于某一流派,只要对咨询有用,各种模式都可以灵活运用。职位摘要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师的职责范围,例如,个体咨询,团体铺导,网络、信函、电话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部分行政管理工作,科学研究,等等。心理咨询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1.资格条件和培训经历资格条件和培训经历是指从事该行业所需要的学历文凭与所接受过的专业培训,这些资格条件和培训经历都与心理咨询师的职责相关。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服务,为了来访者的利益,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与培训的人是不能从事咨询工作的。至于该职位所需的学历要求和培训经历,则由各机构自行决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是咨询机构管理者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心理咨询师不能从事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有些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虽然持有心理学学士或硕士学位,甚至有些人还拥·3…学校心理咨询操作规范与管理有博士学位,但他们若不是咨询或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仍然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学有众多分支,若请工程心理学博士来从事心理咨询,那么他们同样需要再学习与咨询心理学相关的课程,需要接受由心理督导师负责的实践与培训。许多非心理学专业的人士想投身心理咨询行业,纷纷参加了各种培训班,获得了各种证书。咨询机构的管理者需要具体了解这些证书持有者的知识结构,了解他们是否具备该职位的资格条件。例如,某心理咨询师的职位要求是由该心理咨询师负责危机干预,那么,申请该职位的申请者必须具备危机干预的知识;或者,咨询机构在该申请者开始工作前需要对其进行危机干预的培训。又如,某些机构需要对咨询工作进行科学研究,那么该机构将审查申请者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再如,团体咨询是一项使用频率较高的咨询方式,如果心理咨询师要从事团体咨询,则必须事先经过相应的团体咨询培训,以便掌握团体咨询所需要的各种应变能力与专业知识。若心理咨询师没有机会参加相应的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紧急的咨询任务,迫切地需要他们去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可由心理督导师亲自带领缺乏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一起工作,手把手地在工作实践中传授知识与经验。通过一定的协同工作时数,待习得了这项工作技能后,新手咨询师们才可独立操作。2.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心理咨询并非只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两个人之间的工作,它通常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局限于与来访者的沟通,在工作团队内部,在与其他团队的合作或转介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都要求心理咨询师具有良好4…第一章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师质素的沟通能力。尤其是进行危机干预时,心理咨询师无法独立作战,常常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咨询工作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3.附加能力职位摘要中有时会提出该职位所需的附加能力,即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某些除咨询以外的能力。例如,某个职位要求申请者具有使用外语或地方方言的能力,因为心理咨询师经常要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服务,多样化的语言能力更有助于咨询工作的开展。又如,某些职位也可能会要求心理咨询师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因为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许多机构已经将来访者的档案电子化,心理咨询师需要通过线上联络等方式与来访者或其他工作人员沟通。在管理严格的咨询机构里,心理咨询师的职责需要被罗列清楚,资历和必备能力也需要详细表述,避免日后管理上的冲突与矛盾。(二)遵守心理咨询的法规和伦理守则精神卫生方面的法规与行业的伦理守则,是每位心理咨询师都应该严格遵守的规范。心理咨询师应该熟悉并充分理解这些法规与守则,在日常咨询工作中,时刻参照这些法规与守则来做出各种抉择。《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中的“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五个词言简意赅,包含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提出的“尊重、理解、关爱”原则,简明扼要,意义深刻。这些并非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漂亮.5学校心理咨询操作规范与管理辞藻,而是作为心理咨询师必须将其落实到行动上的工作准则。面对每一位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如何体现尊重、理解和关爱?怎样维持善行,承担责任,保持诚信,主持公正?心理咨询师只有将这些理念内化之后,方能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得以流露体现。曾有心理咨询师为当地一位著名人士进行咨询,她被这位名人不同寻常的悲惨经历所吸引,觉得这位名人的故事极具戏剧性和悲剧性。于是,她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发表在当地报刊上。这位心理咨询师知道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为了“尊重”来访者,为了“保密”,她隐匿了来访者的姓名,并强调其他内容“保持真实”。她的文章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心理咨询师也获得了她所期望的关注度。然而,那位颇有名气的来访者马上被人们辨认出来,其隐私也被公之于众,成为当地八卦新闻中被取笑的对象。这位来访者再次崩溃,企图以自杀来警告心理咨询师的卑劣行为。以上案例表明,尽管一些心理咨询师对行业伦理守则和精神卫生法了如指掌,但如果将其束之高阁、知而不行,失去了对来访者的尊重、理解和关爱,就有可能对来访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另有一位初入咨询行业的心理咨询师,被催眠的神奇效用所折服,参加了一个短期的催眠工作坊后,就开始对来访者进行催眠治疗。有位身材肥胖的来访者希望通过催眠促成减肥,让自己变得苗条,那位心理咨询师就对这位来访者施加了“一吃东西就会恶心难受,不想进食”的催眠暗示语,结果导致来访者出现严重的进食障碍。不过,心理咨询师也不是万能的,需要明确自己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只接受个人专业能力范围内的来访者。有时,有的心。6····试读结束···...

    2022-09-15 中山大学出版社官网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从业资格考试短期强化辅导系列 金融理论与实践 基金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一鸣证书教研组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从业资格考试短期强化辅导系列金融理论与实践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作者】一鸣证书教研组作【丛书名】从业资格考试短期强化辅导系列【页数】135【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310-06105-1【分类】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国-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基金-投资-职业道德-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一鸣证书教研组作.从业资格考试短期强化辅导系列金融理论与实践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从业资格考试短期强化辅导系列金融理论与实践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内容提要:第一章高频考点,介绍法律法规历年考试中出现概率在80%以上的知识点,并结合相匹配的真题,让学员迅速掌握必考内容。内容包括货币市场基金、ETF、QDII、基金中基金;基金机构的监管、对公开募集的监管;职业道德规范;基金募集、申购与赎回;基金募集和运作信息披露;基金销售行为规范、基金销售适用性;基金内部控制原则与机制;合规管理机构设置。第二章中频考点,介绍法律法规历年考试中出现概率在60%-80%之间的知识点,并结合相匹配的真题,扩展学员知识点覆盖面;内容包括资产管理作用、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形式和运作形式、分级基金;对非公开募集基金的监管;基金的认购和份额登记;基金销售机构、销售宣传材料规范和销售费用规范;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内容、合规管理内容。第三章计算专项。第四章数字专项,集中法律法规知识点中出现的数字考点,方便学员记忆。《从业资格考试短期强化辅导系列金融理论与实践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内容试读第一章高频芳点第一节证券投资基金概述写【考点1】金融资产与资产管理(考点难度:易》1.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表明了交易双方的所有权关系和债权关系。©金融资产分为债权类金融资产和股权类金融资产。gt债权类金融资产以票据、债券等信托(契约)型投资工具为主。gt股权类金融资产以各类股票为主。2.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一般是指金融机构受投资者委托,为实现投资者的特定目标和利益,进行证券和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以及提供金融资产管理服务并收取费用的行为。◎资产管理的特征gt参与方:资产管理包括委托方和受托方,委托方为投资者,受托方为资产管理人。gt受托资产:主要为货币等金融资产,一般不包括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gt管理方式:资产管理主要通过投资银行存款、证券、期货、基金、保险、实体企业股权以及其他可被证券化的资产以实现资产增值。©资产管理的本质:基于信任而履行受托职责,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通俗地讲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资产管理的本质具体表现2【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为以下三点:gt一切资产管理活动都要求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管理人必须坚持“卖者有责”。gt投资者必须做到“买者自负”。⊙资产管理行业的功能和作用gt资产管理行业能够为市场经济体系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和生产服务水平gt资产管理行业通过专业的管理活动,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并为其提供决策的最佳执行服务,使投资、融资更加便利。资产管理行业创造出十分广泛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使资金的需求方和提供方能够便利地连接起来gt资产管理行业还能对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定价,给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一鸣证书教研组考点分析:理解金融资产的概念、资产管理的特征以及资产管理行业的功能。考试重点是债权类金融资产与股权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资产管理参与方和受托资产的类型。【典型例题1】单选:下面关于资产管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参与方来看,资产管理包括委托方和受托方,委托方为资产管理人,受托方为投资者B.从管理方式来看,资产管理主要通过投资银行存款、证券、期货、基金、保险、实体企业股权以及其他可被证券化的资产实现增值C.从受托资产来看,既包括货币等金融资产,也包括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D.资产管理机构根据投资者授权,进行资产投资管理,可与投资者共同分配托管资产获得的收益【答案】B【解析】从参与方来看,资产管理包括委托方和受托方,委托方为投资者,受托方为资产管理人,故A错误。从受托资产来看,主要为货币等金融资产,一般不包括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故C错误。资产管理机构为投资者进行资产投资管理服务,是向投资者收取佣金而不是分配托管资产的收益,故D错误。第一章高频考点13写【考点2】投资基金(考点难度:易)1.投资基金的定义⊙投资基金是资产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组合投资、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投资基金主要通过向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基金份额),将社会上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由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投资于各种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投资工具,可以是金融资产,也可以是房地产、大宗能源、林权、艺术品等其他资产。⊙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是基金运作中的主要当事人。2.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投资基金可以分为传统投资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传统),是指投资在证券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的证券,包括股票、债券、货币、衍生工具等,是投资基金中最主要的类别。⊙我国常见的另类投资基金包括:私募股权(PE)基金、风险投资(VC)基金、对冲基金、不动产投资基金、其他另类投资基金。gt私募股权基金是指通过私募方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最终出售持股获得收益。gt风险投资基金,采用私募方式运作,又叫创业基金,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初创期或是小型、新型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帮助其尽快上市,上市后通过转让股权而回收资金。gt其他另类投资基金,采用私募方式运作,投资于传统的股票、债券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的基金,如大宗商品、黄金、艺术品等。③一鸣证书教研组考点分析:掌握投资基金的定义和主要类别。考试重点是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另类投资基金的区别。4〡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典型例题2】单选:以下不属于我国常见的另类投资基金的是()。A.风险投资基金B.股票基金C.不动产投资基金D.私募股权基金【答案】B【解析】股票基金属于传统投资基金。写【考点3】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及特点(考点难度:易)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不特定投资者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独立财产,委托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管理,基金托管人进行财产托管,基金投资者共享投资收益、共担投资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2.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集合理财、专业管理。基金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委托基金管理人进行共同投资,表现出一种集合理财的特点。通过汇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积少成多,这样有利于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降低投资成本。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管理和运作。⊙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中小投资者由于资金量小,一般无法通过购买数量众多的股票分散投资风险。基金通常会购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股票,投资者购买基金就相当于用很少的资金购买了一篮子股票。⊙独立托管、保障安全。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投资操作,本身并不参与基金财产的保管,基金财产的保管由独立于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托管人负责。这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衡机制为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严格监管、信息透明®一鸣证书教研组考点分析: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特点。考试重点是理解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独立托管、保障安全这些特点的概念。第一章高频考点15【典型例题3】单选:基金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委托基金管理人进行共同投资,表现了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A.专业管理B.集合理财C.风险共担D.分散风险【答案】B【解析】基金将众多投资者的基金集中起来,委托基金管理人进行共同投资,表现了证券投资基金集合理财的特点。©【考点4】证券投资基金与其他金融工具的比较(考点难度:中)1.基金与股票、债券(见表1-1)表1-1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区别区别基金股票债券经济关系信托关系所有权关系债权债务关系筹集资金的间接投资工具直接投资工具投向主要投向有价证券等金融工具主要投向实业领域投资收益风险相对适中高风险低风险与风险收益相对稳健高收益低收益2.基金与保险产品(见表1-2)表1-2基金与保险产品的区别区别基金保险产品目的获得投资收益保障功能,分散或者转移风险没有过多要求,不同人申个性化的要求,价格的计算公式也是不对投资者的购和赎回价格的计算公式致的,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等要求是一致的情况来计算(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不可以随时变现(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和非变现能力变现寿险非预定收益投资型保险产品例外)》一鸣证书教研组考点分析:理解证券投资基金与其他金融工具的比较。考试重点是基金、股票、债券三者经济关系和投资风险的区别;购买基金与保险产品目的的区别。6【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典型例题4】单选:关于基金、股票、债券之间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A.股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B.基金的投资风险比债券高、比股票低C.基金、股票、债券都是直接投资工具D.债券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答案】B【解析】股票反映的是一种所有权关系,故A错误。股票、债券是直接投资工具,基金是间接投资工具,故C错误。债券属于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工具,故D错误。基金是一种风险相对适中、收益相对稳健的投资工具,风险高于债券,低于股票,故B正确。写【考点5】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和参与主体(考点难度:易1.基金当事人⊙基金份额持有人:即基金投资者,是基金的出资人、基金资产的所有者和基金投资回报的受益人。我国基金份额持有人享有以下权利:gt分享基金财产收益,参与分配清算后的剩余基金财产。gt依法转让或者申请赎回其特有的基金份额gt按照规定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gt查阅或者复制公开披露的基金信息资料。gt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服务机构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起诉讼⊙基金管理人:是基金产品的募集者和管理者,负责基金资产的投资运作,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为基金投资者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基金管理人在基金运作中具有核心作用。在我国,基金管理人只能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托管人:基金资产必须由独立于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托管人保管。基金托管人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基金资产保管、基金资金清算、会计复核以及对基金投资运作的监督等方面。在我国,基金托管人只能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担任。2.基金市场服务机构⊙基金销售机构:是指从事基金销售业务活动的机构。目前可申请从事基金代理销售的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试读结束···...

    2022-09-15

  • 《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姜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作者】姜露主编【丛书名】上海市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用书【页数】126【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05【ISBN号】978-7-5444-9860-9【分类】婴幼儿-哺育-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参考文献】姜露主编.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内容提要:职业规范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规范行为,保护员工和婴幼儿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介绍了不同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的具体内容,以及职业规范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等,辅以大量实践案例,帮助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理解和把握职业规范、树立职业规范意识,提升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爱岗敬业、关爱并尊重幼儿、遵章守纪和热情服务等方面的从业水平,促进托育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内容试读[第一章]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概述第一章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概述第一节托育机构的基本规范托育机构是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的机构。托育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0一3岁的婴幼儿及其家长,是传递育儿知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服务主体。托育机构在提供服务时,应该坚持婴幼儿优先的原则,尊重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幼儿,确保婴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同时,托育机构应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有序开展活动。以下分不同方面介绍托育机构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①。一、场地设施的基本规范托育机构应当有自有场地或租赁期不少于3年的场地。场地应当选择自然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符合卫生和环保要求的建设用地,远离对婴幼儿成长有危害的建筑、设施及污染源,满足抗震、防火、疏散等要求。托育机构的建筑应当符合有关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置符合标准要求的生活用房,根据需要设置服务管理用房和供应用房。房屋装修、设施设备、装饰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托育机构应当配备符合婴幼儿月龄特点的家具、用具、玩具、图书和游戏材料等,并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设有室外活动场地,配备适宜的游戏设施,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附近的公共场地和设施。①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颁布的《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3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托育机构还应设置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二、人员配置的基本规范托育机构应当根据场地条件,合理确定收托婴幼儿规模,并配置综合管理、保育照护、卫生保健、安全保卫等工作人员。保育人员与婴幼儿的比例应当不低于以下标准:乳儿班1:3,托小班1:5,托大班1:7。托育机构应按照有关托儿所卫生保健规定配备保健员和炊事人员。独立设置的托育机构应当至少有1名保安员在岗。托育机构整齐明亮的活动室三、备案的基本规范托育机构登记后,应当向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卫生健康部门备案,提交评价为“合格”的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场地证明、工作人员资格证明等材料,填写备案书和承诺书。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提交食品经营许可证。第一章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概述托育机构变更备案事项时,应当向原备案部门办理变更备案。终止服务时,应当妥善安置收托的婴幼儿和工作人员,并办理备案注销手续。四、收托婴幼儿的基本规范收托婴幼儿时,托育机构应当与婴幼儿监护人签订托育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争议纠纷处理办法等内容。托育机构应建立收托婴幼儿信息管理制度,及时采集、更新,定期向备案部门报送。托育机构应当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接待来访和咨询,帮助家长了解保育照护的内容和方法。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事关婴幼儿的重要事项,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托育机构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面向社区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托育机构还应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保育照护、膳食营养、卫生保健、安全保卫等情况,接受监督。五、保育管理的基本规范托育机构应当科学合理地安排婴幼儿的生活,做好饮食、饮水、喂奶、如厕、盥洗、清洁、睡眠、穿脱衣服、游戏活动等服务。顺应喂养,科学制定食谱,保证婴幼儿膳食平衡。饶有兴致地玩积木5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规范托育机构应当保证婴幼儿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寒冷、炎热季节或特殊天气情况下可酌情调整。托育机构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促进婴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游戏活动应当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变化,注重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动静交替,合理搭配多种游戏类型。托育机构应当提供适宜刺激,丰富婴幼儿的直接经验,支持婴幼儿主动探索、操作体验、互动交流和表达表现,发挥婴幼儿的自主性,保护婴幼儿的好奇心。托育机构应建立照护服务日常记录和反馈制度,定期与婴幼儿监护人沟通婴幼儿发展情况。六、健康管理的基本规范托育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托儿所卫生保健的规定,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做好婴幼儿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托育机构应坚持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发现婴幼儿身体、精神、行为异常时,应当及时通知婴幼儿监护人。发现婴幼儿遭受或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依法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托育机构应当建立卫生消毒和病儿隔离制度、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制度,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婴幼儿健康管理工作。托育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托育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在岗工作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当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须持病历和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健康合格证明,方可返岗工作。6···试读结束···...

    2022-09-15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主编是谁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主编是什么

  • 《常见高危妊娠诊疗规范》胡娅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常见高危妊娠诊疗规范》【作者】胡娅莉主编【丛书名】母胎医学临床诊疗规范丛书【页数】256【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713-0680-9【分类】高危妊娠-诊疗-规范【参考文献】胡娅莉主编.常见高危妊娠诊疗规范.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常见高危妊娠诊疗规范》内容提要:本书为高危妊娠临床诊疗规范,详细介绍了妊娠前与孕期咨询,常见妊娠并发症,常见妊娠合并症,常见分娩期并发症,产程处理与难产,早期新生儿处理,产科相关检查,产科管理的处理流程。是广大产科临床一线工作者的实用工具用书。《常见高危妊娠诊疗规范》内容试读第一章→孕前和孕期咨询与保健第一节妊娠前咨询一风险因素筛查与咨询一、详细了解病史(一)家族史1.高血压家族史(直系亲属)。2.糖尿病家族史(直系亲属)。3.凝血因子缺乏病的家族史。4.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高脂血症、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家族史。(二)既往史1.妊娠史如前次为剖宫产,应了解剖宫产指征、术式并行子宫下段瘢痕评估;如有不良妊娠史应追踪原因。2.妇科疾病史生殖道畸形、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宫颈锥切手术史、宫/腹腔镜手术史、瘢痕子宫(如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子宫肌腺瘤挖除术后、子宫整形术后、宫角妊娠后、子宫穿孔史等)和附件恶性肿瘤手术史等。3.各种重要脏器疾病史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病史;恶性肿瘤史、严重畸形、其他特殊或重大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二、查阅体检报告1.年龄预产年龄≥35岁为高龄。2.BMI≥25kg/m为超重,≥30kg/m2为肥胖。3.血型Rh阴性血型者为稀有血型。4.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检查结果。5.从面容、有无黄疸、发绀及皮肤出血点,步态、发育、意识等方面大致了解咨询者的常见高危妊娠诊疗规范状况;如既往明确诊断有重要器官疾病,建议到相关学科评估目前的疾病状态和妊娠的风险等。三、检查1.测血压要求测血压时孕妇放松、坐位(座椅背部有靠);双下肢平放;孕妇手臂与右心房平;如血压≥140/90mmHg,需休息10mi后再次测量。2.妇科检查双合诊,1年内未做宫颈细胞学检查者,可行TCT检查。3.实验室检查如近期未行实验室检查,应做血常规、尿常规、血型(ABO和Rh血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HBAg、梅毒血清抗体、HV抗体。必要时查心电图、胸片。四、是否适宜妊娠的咨询与评估1.BMI≥25kg/m者,建议控制高能饮食、增加运动量,尽量将妊娠前BMI控制在18.5~24.9kg/m2,并行孕期体重控制宣教。2.瘢痕子宫者,建议先评估瘢痕,经阴道超声结合宫腔镜检查。3.生殖道畸形者告知妊娠风险,子宫纵膈者可行宫腔镜下纵膈切除术。4.慢性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应在排除疾病对重要器官功能已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血压、血糖控制正常,且改用对胚胎及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后考虑妊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最好在病情稳定6个月后再妊娠。使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妊娠禁忌用药者,停药3个月后再备孕5.心脏病患者行基础心功能NYHA分级(参见第三章第一节表3-2),行妊娠期风险评估(参见第三章第一节表3-1),妊娠风险分级Ⅳ~V级为妊娠禁忌,应提供避孕指导。6.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是妊娠的禁忌证7.慢性肾脏疾病,可在病情稳定6个月后妊娠。8.处于感染活动期者,或男方有感染但女方不具备免疫力时,暂缓妊娠,至专科处理。9.对患子宫肌瘤或卵巢良性肿瘤的妇女,应根据症状、肿瘤大小、是否影响受孕等综合评估是否需要妊娠前处理。10.对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N)I一Ⅱ级、随访2年以上病情稳定者,可以先怀孕。11.新发疾病积极治疗,病情稳定后指导受孕。五、妊娠指导1.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和运动,控制体重。规律睡眠、戒烟戒酒。2.补充叶酸0.4~0.8mg/d,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既往生育过神经管缺陷(NTD)儿的孕妇,则需每日补充叶酸4mg,至妊娠10周。3.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2第一章孕前和孕期咨询与保健4.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放射线、高温、铅、汞、苯、砷、农药等),避免密切接触宠物。5.避免高强度的工作、高噪音环境和家庭暴力。6.保持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压力,预防孕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7.依据病情、检查情况建议产检间隔时间。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J刀.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7-13.[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J门.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54(1):24-26.(李洁)第二节.早孕期检查常规及风险筛查一、适用人群本常规适用于妊娠613+6周妇女的常规检查。二、妊娠风险评估通过询问病史,相关检查,评估妊娠风险,作出能否继续妊娠的建议和处理,按5色分级管理。绿色:低风险: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紫色:孕妇患有传染性疾病。(一)通过妊娠分娩史,评估风险(表1-1)表1-1依据妊娠分娩史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内容重点关注风险评价处理前次剖宫产史超声评价子宫下段瘢痕较高风险:距末次子宫若为瘢痕妊娠则应告知以及孕囊与瘢痕关系手术间隔lt18个月风险,及时终止妊娠不良孕产史(各类流产末次流产时间一般风险≥3次)、异位妊娠史自然晚期流产史或者早宫颈长度(CL)阴道给微粒化孕酮或孕产史酮凝胶;或宫颈环扎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死亡原因,出生缺陷及时产前筛查与诊断情况3常见高危妊娠诊疗规范续表内容重点关注风险评价处理既往妊娠并发症及合并血糖、血压等血糖监测、子痫前期预防症史,如子痫前期等(二)了解妇科疾病手术史,评估风险(表1-2)表1-2依据妇科疾病手术史的孕妇妊娠风险评估表内容重点关注风险评价处理生殖道畸形生殖道畸形的类型告知妊娠风险:流产、早产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卵巢肿瘤般风险告知妊娠风险:如肌瘤变≥5cm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性、囊肿破裂扭转等;对卵巢非生理性囊肿应评估是否需手术及手术时机宫颈锥切手术史宫颈长度及形态动态监测宫/腹腔镜手术史、瘢警惕肌瘤剔除、宫腔腹腔镜下肌瘤剔除,特明确既往手术内容、告知痕子宫(如子宫肌瘤粘连(IUA)分离史别是穿透宫腔的手风险,密切随访挖除术后、子宫肌腺术是子宫破裂的高瘤挖除术后、子宫整风险人群;IUA分离形术后、宫角妊娠后、史是胎盘植入疾病的子宫穿孔史等)高危因素(三)询问既往病史,评估风险(表1-3)表1-3依据既往病史的孕妇妊娠风险评估表内容重点关注风险评价处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孕前及孕期发作一般风险:癫痫(单纯部分性评估继续妊娠的风险,高如癫痫、脑血管情况、用药情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风险者建议终止妊娠畸形等况、目前的症状较高风险:如癫痫(失神发作)等体征高风险:脑血管畸形及手术史;癫痫全身发作心血管疾病:如先心脏功能,分级见“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早孕期参照“妊娠合并心脏病”章天性心脏病、心评估和分级”节处理肌炎(病)、心律失常、大血管疾病、瓣膜病变等呼吸系统疾病:如疾病病程、治疗情一般风险:经呼吸内科诊治无哮喘患者发作请呼吸科会上呼吸道感染、况、目前呼吸功需药物治疗、肺功能正常诊,共同管理哮喘等能等较高风险:哮喘、脊柱侧弯、胸高风险者,与呼吸科讨论,廓畸形等伴轻度肺功能不全尽快终止妊娠高风险:哮喘反复发作、胸廓或脊柱严重畸形等影响肺功能者4第一章孕前和孕期咨询与保健续表内容重点关注风险评价处理消化系统疾病、传染肝功能、肝炎病毒一般风险:肝炎病毒携带(肝传染科会诊,参见“妊娠合科疾病:如肝炎等携带情况,超声功能正常)并病毒性肝炎”章节处理了解肝脏形态较高风险:原因不明的肝功能等,目前治疗与传染科、消化科共同管理。异常,仅需要药物治疗的肝肝硬化者,建议终止妊娠情况硬化等高风险:如重型肝炎等多学科会诊处理高风险者,创造条件终止妊娠泌尿系统疾病:肾肾脏疾病类型及一般风险:病情稳定肾功能正常与肾内科共同管理。参见脏疾病治疗情况、目前较高风险:慢性肾脏疾病伴肾“妊娠合并慢性肾脏疾肾功能情况功能不全代偿期(肌酐超过病”章节处理正常值上限)高风险:急、慢性肾脏疾病伴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5倍)内分泌系统疾病:疾病病程、血糖般风险:无需药物治疗的糖参见“妊娠合并糖尿病”“妊糖尿病、甲状腺甲状腺功能、有尿病、甲状腺疾病娠期甲状腺疾病”处理疾病无药物治疗,有无并发症等较高风险:需药物治疗的糖尿与内分泌科共同管理病、甲状腺疾病高风险:糖尿病并发肾病V在有救治条件医院终止级、严重心血管疾病、增生妊娠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出血、周围神经病变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心脏病、感染、肝功能异常、精神异常等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相应系统功能障碍,基础代谢率小于一50%血液系统疾病:如血红蛋白、血小一般风险:血小板减少(PLT会同相关学科,共同管理。贫血、血小板减板、凝血功能50~100×10°/L)但无出血按“妊娠合并贫血”“妊少、凝血功能障等,血栓部位,倾向;贫血(H60~110g/L)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处理碍、血栓栓塞性治疗情况等疾病、白血病等较高风险:血小板减少(PLT住院纠正重度贫血,纠正30~50×10/L):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有血栓栓(H40~60g/L)凝血功能塞史者应抗凝治疗障碍无出血倾向;易栓症高风险:血小板减少(lt30×对高风险者,与相关学科10°/L)或进行性下降或伴协同处理有出血倾向;极重度贫血(H≤40g/L)白血病;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血栓栓塞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系患病病程、用药情一般风险:无需药物治疗与风湿免疫科共同管理,统性红斑狼疮、况、有无临床活较高风险:应用小剂量激素参见“妊娠合并系统性抗磷脂抗体综动表现、器官红斑狼疮”“妊娠合并抗合征(如强的松5~10mg/d)6功能个月以上,无临床活动表现磷脂抗体综合征”章节处理高风险:临床活动期常见高危妊娠诊疗规范(四)了解妊娠并发症,评估风险(表1-4)表1-4依据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妊娠风险评估表内容重点关注风险评价处理多胎妊娠胎儿数及绒毛膜性一般风险:双羊膜囊双按多胎妊娠类型实施分级绒毛膜双胎管理,参见双胎章节较高风险:复杂性双胎,应转诊至有条件的胎儿医三胎以上妊娠学中心妊娠剧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一般风险按“妊娠剧吐”章节处理三、完善检查首诊应行如下相关检查(表1-5)表1-5早孕期相关检查内容处理呼吸、心率、脉搏、血压异常者排除基础疾病,并按相关疾病合并妊娠章节处理血常规H和PLT异常者,按“妊娠合并贫血”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章节处理尿常规有蛋白尿者,查24h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肌酐,尿糖阳性者行血糖检查血型(ABO和Rh血型)Rh阴性者可考虑查抗D滴度,与孕妇沟通中孕期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事宜肝功能异常者2周复查,若为肝炎按“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章节处理肾功能异常者复查,如为肾炎按“妊娠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章节处理空腹血糖水平增高者,应排除孕前糖尿病,并行营养指导和血糖管理感染筛查:HBAg、HCV、梅毒确定感染者,转传染病院血清抗体、HV75gOGTT(高危孕妇)按“妊娠期糖尿病”章节诊断处理甲状腺功能检测按“妊娠期合并甲状腺疾病”章节诊断处理血清铁蛋白SFlt30g/L者,应补充铁剂超声检查:确定宫内妊娠及孕周、如为双胎确定绒毛膜性,按“双胎妊娠”章节处理胎儿数目、子宫附件情况、妊娠如发现子宫肌瘤、附件肿瘤等与孕妇沟通是否继续妊娠及后续11~13+6周测量胎儿颈项透处理明层厚度(NT)NT增厚者行介人性产前诊断及胎儿结构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早筛查高风险者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孕期(妊娠10~13+“周)筛查6···试读结束···...

    2022-09-09

  • 《血液病诊疗规范》王建祥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血液病诊疗规范》【作者】王建祥主编【页数】472【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679-1533-6【分类】血液-诊疗-规范【参考文献】王建祥主编.血液病诊疗规范.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血液病诊疗规范》内容提要:血液病诊疗规范是以临床路径血液病相关病种为基础的临床医学指南性专著。包括七个章节,分别是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出凝血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科白血病。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数十年对血液病研究经验和日前的临床研究前沿诊疗技术汇聚而成的指导性书籍,涉及目前常见的成人及儿童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可以有效的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规范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血液病诊疗规范》内容试读第一章白血病诊疗规范☑第一节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第二节急性白血病☑第三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第四节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第五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第六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第七节血液科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第一章白血病诊疗规范3第一节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一)目的确立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holaticleukemia,ALL)一般诊疗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诊疗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二)范围适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疗。(三)诊断依据与要点1.诊断依据根据WorldHealthOrgaizatioClaificatioofTumor..PathologyadGeeticofTumorofHaematooieticadLymhoidTiue(2016),《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在明确ALL诊断基础上,遗传学分析发现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2)鉴别诊断:详见ALL规范。(四)诊断规程1.采集病历(1)现病史:包括患者症状(贫血、出血、感染及髓外浸润等相关症状)初始时间、严重程度以及相关治疗情况。(2)既往史、个人史:包括是否有肿瘤病史以及肿瘤家族史;询问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史。(3)体检:包括贫血、出血相关体征,肝、脾、淋巴结肿大情况,有无感染病灶等。2.人院检查(1)初诊时1)必要检查常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血型。骨髓:①骨髓细胞形态(应包括三系病态造血的具体描述)。②骨髓病理:骨髓活检病理(石蜡包埋,同时进行骨髓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③骨髓细胞组织化学:全套组化。④骨髓或外周血细胞免疫表型: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分析。遗传学:①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包括荧光原位免疫杂交:BCR-ABL1,P53)。②分子遗传学:BCR-ABL1P210定量、BCR-ABL1P190定量、BCR-ABL1P230定量、BCR-ABL1非典型;ABL1激酶区突变检测;血液系统疾病突变基因筛查。血生化: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甲肝抗体、电解质七项、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心肌酶谱。出凝血:凝血八项。细菌、真菌培养+药敏:入院时常规送鼻、咽、肛周、痰培养及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住院中体温大于38.5℃,持续2天以上,非感染原因难以解释者送可疑部位分泌物培养。其他:心电图、胸片、胸部CT、腹部B超。4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第2版)2)需要检查:①若存在髓外浸润:病理活检、免疫组化、细胞遗传及分子遗传(参见骨髓项目,明确髓外病灶细胞来源是否同骨髓)。②其他:眼底、口腔、耳鼻喉检查。3)可选检查骨髓细胞形态:电镜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骨髓细胞化学:N-ALP、PAS、铁染色、巨核细胞酶标。分子遗传学:①TCR/IGH重排、KZFI缺失、MYC重排、CRFL2重排、BAALC、EGR、MNI表达水平。②MLL、EVI1等相关基因异常筛查。③MicroRNA筛查。④脑脊液检查[疑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时]:包括压力、常规、生化、B,微球蛋白、流式细胞仪白血病细胞检测。免疫学:免疫球蛋白定量、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2)诱导治疗期必要检查:①骨髓形态:诱导治疗第14天及疗程结束后2周内。②遗传学检测:诱导治疗结束后2周内行染色体核型(诊断时染色体核型异常者)、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骨髓不缓解者加ABL激酶区突变检测)。③骨髓流式残留病监测:免疫表型分析残留病水平。(3)缓解后治疗期1)必要检查。①骨髓形态:每次化疗前进行,评价骨髓缓解状态;维持治疗阶段每3个月进行一次。②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初诊时存在异常复查至正常。③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标志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ABL1激酶区突变检测(融合基因定量反复者)每次化疗前进行,维持治疗阶段每3个月进行一次。④骨髓流式残留病监测(注明治疗前特点):诱导治疗结束、早期强化结束、晚期巩固结束、维持治疗阶段每3个月进行。⑤腰穿鞘注患者进行脑脊液相关检查:包括压力、常规、生化、B,微球蛋白(B,-MG)、流式细胞仪白血病细胞检测。2)可选检查。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定量于缓解后、3、6、12、18、24、36个月复查,维持治疗结束后每年复查1次,连续2年。(4)复发后1)必要检查:骨髓分类、染色体核型、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分析、分子遗传学检查(参见初诊时)。2)可选检查: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定量。(五)治疗方案的选择ALL初步诊断确立尽快行诱导治疗,待遗传学结果回报确认Ph(+)ALL诊断后即可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行HLA配型寻找潜在供者,择机于CR1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1.小于等于55岁患者按照图1-1治疗。诱导治疗早期巩固强化延迟强化维持治疗VDCLPCAM-HD-MTX-VDCD-CAM-HD-MTX-VP/月伊马替尼或连续2疗程连续2疗程伊马替尼或达达沙替尼沙替尼持续至寻找供体颅脑CR后2年照射明确诊断为P%(+)ALL者,即刻开始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治疗并停用门冬酰胺酶,建议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诱导巩固及巩固间歇期持续使用。诱导治疗第28-35天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判断疗效。·诱导治疗第14天、诱导治疗结束、巩周强化每个疗程开始前进行残留病检测,维持治疗期间每3个月进行残留病检测,维持治疗结束后每6个月检测直至完全缓解5年·早期强化结束有条件患者可进行SCT,分子残留病阴性患者可进行自体SCT,分子残留病阳性患者异基因SCT。·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期间择机行腰穿及鞘注12~16次,拟进行移植患者在移植前需完成6~8次鞘注。不能或不愿进行鞘注的患者巩固治疗结束行18Gy预防性颅脑照射(照射后半年内不再鞘注预防)。图1-1小于55岁成年人P%h(+)ALL治疗方案组成第一章白血病诊疗规范5(1)预治疗(CP)环磷酰胺(CTX)200mg(m2·d),第-2~0天;泼尼松(Pred)1mg(kgd),第-2~0天。白细胞计数(WBC)gt30×10L或髓外肿瘤细胞负荷大(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者)的患者建议接受预治疗,避免肿瘤溶解综合征。同时注意水化、碱化利尿。(2)诱导化疗方案(VDCLP.+IM)长春新碱(VCR)1.4mg(m2·d),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2mg,第1、8、15、22天(可依照个体情况以长春地辛每次3~4mg取代VCR)。柔红霉素(DNR)30mg(m2·d),或去甲氧柔红霉素(IDA)6~8mg(m2·d),第1~3天,第15~16天(依照血常规、第14天骨髓情况以及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调整)。CTX1200mg(m2·d)第1天(采用预治疗者应减除已经使用的剂量)、750mg(m2·d)第15天。门冬酰胺酶(ASP)6000IU/(m2·d),第5天开始,隔日一次,明确Ph'ALL诊断后停用ASP。Pred1mg(kg·d),第1~14天,第15~28天剂量减半。伊马替尼(IM)400~800mgd或达沙替尼(DAS)100~140mg/d,若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则持续应用至HSCT;若诱导治疗未缓解,行BCR-ABL1突变分析,调整TKI的使用,进入挽救治疗。诱导治疗缓解患者行巩固治疗。备注:基线评估不适合强烈化疗的患者可选择VIP(长春碱+TKI+泼尼松地塞米松)方案诱导治疗。诱导治疗疗效的判断:所有患者诱导治疗第14天行骨髓穿刺,预测疗效,调整治疗,第28~35天行骨髓形态学、遗传学检测,判断血液学和分子学疗效。诱导治疗缓解者尽快行三联鞘注1~2次。(3)巩固化疗(巩固强化期间应持续应用TKI)CAM2个疗程:每疗程方案为CTX0.75g(m2d),第1天,第8天;阿糖胞苷(Ara-C)100mg(m2,d),第1~2天,第8~9天;6-MP60mg(m2d),第1~7天,血象恢复后(白细胞≥1×10L,血小板≥50×10L)行三联鞘注1~2次。(4)早期强化HD-MTX:MTX3.0g(m2·d),第1天;注意亚叶酸钙的解救,第1天行三联鞘注;首次MTX结束2周(第15天)可开始第二疗程MTX,前次用药后肝功能仍异常、血细胞计数仍处于抑制状态者可适当顺延用药)。治疗分层:有条件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者早期强化结束后尽早接受移植。有HLA配型相合同胞供者或无关供者,HLA部分相合的家族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lo-HSCT),TKI持续服用至预处理方案开始(估计用药周期为5~6个月)。Alo-HSCT后按照残留病情况选择TKI的使用。无供体、无条件或其他原因不能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者,分子残留病阴性患者可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5)延迟强化1)VDCDVCR1.4mg(m2·d),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2mg,第1、8、15天(可依照个体情况以长春地辛每次3~4mg取代VCR)。DNR30mg(m2·d),或IDA6~8mg(m2d),第1、8、15天或1~3天。CTX750mg(m2d),第1天,第15天。DXM8mg(kg"d),第1~7天,第15~21天。2)CAMCTX0.75g(m2·d),第1、8天。Ara-C100mg(m2·d),第1~2天,第8~9天。6-MP60mg(m2d),第1~7天。6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第2版)3)HD-MTXMTX3.0g(m2·d),第1天;注意亚叶酸钙的解救,第1天行三联鞘注;首次MTX结束2周(第15天)可开始第二疗程MTX,前次用药后肝功能仍异常、血细胞计数仍处于抑制状态者可适当顺延用药)。(6)维持治疗:缓解后2年内,自延迟强化结束或自体移植后开始,VP每月1次;TKI持续应用,VP维持治疗结束后仍应当持续使用TKI。VP:VCR每次1.4mg/m2(单次最大剂量2mg);Pred1mg(kgd),第1~5天。(7)CNSL的预防治疗1)三联鞘注:三联鞘注为CNSL的预防及治疗的主要方式,病程中未诊断CNSL的患者应鞘注16次,巩固治疗结束后应完成8~12次,维持治疗阶段强化治疗同时进行预防性鞘注。诱导治疗血象恢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1×10L,血小板(PLT)≥50×10L,外周血无原始细胞]进行首次鞘内注射(三联,每周鞘注不超过2次)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脑脊液白血病细胞分析。病程中出现CNSL者,应每周鞘注2次直至症状体征好转、脑脊液检测正常,此后每周一次连续4~6周,未行颅脑放射预防者行颅脑脊髓分次放疗24Gy。鞘注方案为:液体量不足时用生理盐水补充;MTX10mgAra-C50mgDXM1Omg2)颅脑/脊髓放疗:拟行干细胞移植者移植前不建议行颅脑放疗预防CNSL,无移植条件的30岁以上患者一般巩固强化治疗全部结束后进行颅脑分次(10~12次)照射,总量18~20Gy如行脊髓照射,剂量为12Gy。有CNSL的证据者照射剂量为24Gy,照射野为颅脑+脊髓(脊髓照射18Gy)。已行颅脑照射的患者,若无CNSL的证据则半年内不进行鞘注治疗。放疗期间可予TKI维持治疗。(8)诱导及巩固治疗结束后的随访监测治疗:患者维持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血象、骨髓形态、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每3个月复查一次,有条件应行免疫功能监测(包括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细胞亚群分析)。2.大于55岁患者治疗流程(图1-2)。诱导治疗巩固维持3年VDCPVDDVD第1年每月1次第2年每2月1次第3年每3月1次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持续至整体治疗结束·明确诊断为P%(+)ALL者,即刻开始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治疗,建议诱导及巩固维持间歇期持续使用。·诱导治疗第28~35天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判断疗效。·诱导治疗第14天、诱导治疗结束、巩固维持每个疗程开始前进行残留病检测,维持治疗期间每3月进行残留病检测,维持治疗结束后每6个月检测直至完全缓解5年。·治疗6个月内分子残留病阴性患者可进行ASCT,分子残留病阳性患者可行alo-HSCT。·巩固维持治疗期间择机行腰穿及鞘注8~12次,拟进行移植患者在移植前需完成6~8次鞘注。不能或不愿进行鞘注的患者巩固治疗结束行18Gy预防性颅脑照射(照射后半年内不再鞘注预防)。图1-2大于55岁成年人Ph染色体阳性ALL治疗方案组成(1)预治疗(CP)CTX200mg(m2·d),第-2~0天;Pred1mg(kgd)第-2~0天。白细胞计数大于30×10L或者髓外肿瘤细胞负荷大(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者)的患者建议接受预治疗避免肿瘤溶解综合征。同时注意水化、碱化利尿。(2)诱导化疗方案(VDCP+TKI)VCR1.4mg/(m2·d),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2mg,第1、8、15、22天(可依照个体情况以长春地辛每···试读结束···...

    2022-09-09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官网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袁主编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